当前,我国深入开展语言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8月16日,教育部发布中国语言文字工作报告,介绍我国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情况。
促进汉语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语言文化的重要内容。教育部介绍,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对我国语言资源进行了多模态、全息化、标准化的记录与保存。目前,一期工程已完成全国34个省区市1700余个调查点的调查保护,覆盖国内120余种语言和方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语言资源库已经建成。我国还实施了中华精品字库工程,精选100位中国历代书法名家的代表作品开发成电脑字库,实现书法艺术和信息技术、汉字应用的高度融合,目前已完成颜真卿、柳公权等40款字库产品。
语言文化传承发展和交流互鉴也在不断深化。当前,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开展中文教学,开设中文课程的各类学校及培训机构共计8万余所,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超过3000万。通过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传播工程,我国已梳理1100余条反映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最核心、最本质的思想文化术语,与“一带一路”沿线36个国家和地区开展38个语种的国际版权合作,工程成果被全球150余家知名图书馆收藏。
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基础较薄弱的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教师经典诵读专项培训正在开展,已示范培育7万余名中小学骨干教师,带动地方培训10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教师中华文化素养和经典诵写讲教学水平。此外,教育部还为近1000名港澳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开展了普通话与中华经典专项培训,为港澳15万人次提供普通话水平测试服务,同时举办8届中华经典诵读港澳展演交流、语言文化研习营等活动。
为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甲骨文,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8部门于2020年启动实施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全面系统开展甲骨文、金文、简帛文字等古文字研究,揭示古文字在中华文明乃至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目前,工程已整合全国优势力量搭建协同攻关创新平台,深入挖掘阐释古文字的历史思想和文化价值,首批共有17家高校和文博单位入选,420余名专家学者参与工程建设,部署重点研究项目近200项,产出《甲骨文摹本大系》等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探究早期中华文明发展脉络作出重要贡献。
教育部表示,将不断深化对教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文化育、以教兴文,坚定文化自信,不断促进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等。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