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开学焦虑来了! “神兽”不想开学,一天上40多次厕所
  暑假接近尾声,开学在即,家里的“神兽”又将“回笼”了。
  有些孩子兴奋开心,有些孩子开始绷紧神经,甚至出现“开学焦虑”情绪。家长面对焦虑,可以主动为孩子做点什么,让其尽快适应上学节奏?8月25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案例1:睡前念叨“我不想上学”,答应后才肯睡觉
  8岁的小安,暑假开学上二年级,面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小安显得格外焦虑,总感到浑身不舒服,烦躁不安。尤其在晚上睡觉前,会一直不停地念叨,“马上快开学了,怎么办?妈妈,我不想上学。”直到母亲口头答应才肯睡觉。
  不仅在语言上,小安在生理上也会出现一些反应,比如无意识地拽头发,感觉到头疼、心慌出汗,甚至偶尔还会出现恶心、呕吐,伴随着抽动的症状。
  小安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让母亲也开始感到焦虑,“刚放暑假的时候很开心,暑假大约过了一半,就开始有这种症状了。”
  母亲将小安带至医院检查,被确诊为青少年情绪障碍,采取药物加心理辅导的方式,小安的心理状态渐渐得到调整。
  案例2:高中生抗拒开学,一天上40多次厕所
  16岁的小晨从小生活条件优渥,父母对其较溺爱,对他的需求会无条件满足,小晨平时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等,渐渐地产生一种这是以成绩交换来的爱的“理所当然”感。
  在今年暑假,小晨想要一部手机,父母也立即安排上,不过,没想到小晨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学业上也渐渐荒废了,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也不想写作业。
  高三即将开学,小晨对自己信心不足,产生了抗拒的心理,生理上则出现频繁洗手、频繁上厕所的现象,“每天会去40多次厕所。”
  此外,小晨还会出现乱发脾气、对家人大吼大叫的情况,症状大约持续了三周时间。目前,小晨就医后,一边服药一边做心理咨询。 

  □分析
  不放大“开学焦虑”,家长应该先稳住
  从暑假到新学期,从闲散到紧张,怎样让孩子尽快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雅之琳心理工作坊心理咨询师王琳认为,家长应该先稳住。
  “其实,有焦虑的孩子,一定有焦虑的父母。”王琳说,首先,孩子开学就焦虑肯定有原因。有的是因为假期作业没做完,害怕老师批评;有的是假期作息生活极不规律,每天看电视、上网、晚睡晚起,不想开学那么辛苦;还有的是担心新学期功课太重,课程太难学不会,害怕老师批评或同学欺负,想逃避;还有的是怕自己不够优秀,不能当班干部,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建议孩子可以把烦恼表达出来,用写日记、写微博,或者向亲人、朋友倾诉的方式,或者求助于心理专家等,这些都会有效缓解焦虑症状。”
  其次,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容易使孩子的“开学焦虑”扩大化。如总是询问孩子有关开学的问题,反而会强化孩子的不安,这种焦虑感会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传递,逐步升级,最后小问题变成大问题。父母要切记“开学焦虑”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是正常经历,一般很快就会过去,所以在孩子面前要坦然,不要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告诉孩子焦虑是正常的,孩子说出自己内心不安、害怕、恐惧后,家长不要急着批评‘怕什么?这么大了你还害怕?’可以改成‘你有时候感到紧张害怕是正常的,大人也会有紧张的时候’这样的话语,让孩子感到被倾听、被理解,逐渐摆脱焦虑感。”王琳提醒道。
  在安徽建筑大学心理学副教授王健老师看来,开学焦虑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首先是在假期形成了过度依赖性生活模式和习惯,回到学校,无法走出舒适区,不能适应学校的规则和要求。其次是心里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然后,产生退缩和逃避心理,不敢或者不愿意面对挑战。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朱庆玲 项春雷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