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对话韩冰
  创作感受就是“用心对待”
 记者:杭州亚运会推广歌曲《同爱同在》MV一经发布,就受到好评。创作过程是怎样的?
  韩冰:今年5月初,著名音乐制作人张亦江老师接到通知开始作曲,然后让我填词。接到填词邀请后,我觉得有一种深深的使命感。就创作过程来说,主要是下笔之前构思的时间较长。我写词的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不能假大空、言之无物。另外,还要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顺着逻辑去写。我拿到曲子3天后开始作词,第一版很快就写好了,然后征求制作人的意见,并和张亦江老师在歌词的寓意、词曲结合等方面精心打磨。最后,经过9遍修改才定稿。
  创作过程中的感受,概括起来就是“用心对待”。每次拿到曲子的时候,我的心都很忐忑,尤其是曲子特别好的情况下,怕写不好对不起好曲子;创作中,有时会出现想表达的内容很多,但篇幅有限,难以取舍的情况;定稿后,又思索有些细节还能更好……就这样从拿到曲子到定稿,我一直在纠结与矛盾中。
  记者:这首歌中,“同”字特别多。
  韩冰:主要是刚经历过疫情,世界处于萧条、动荡之中。需要一个契机凝心聚力,感觉亚运会就是这样一个契机,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同心同向,用爱和包容传递温暖。一开始,我只是抱着参赛的心态。作为阜阳人,我能参与亚运会主题歌曲创作,感到非常骄傲。我希望阜阳人的淳朴、热情也能成为亚运会元素的一种,为亚运会增光添彩。
  记者:目前在医院上班,创作是业余吗?
  韩冰:虽然还在医院上班,但创作也不算业余,只是时间紧一点,调整好就可以两不耽误。
  已创作1000多首歌词
  记者:你是从何时开始歌词创作的?
  韩冰:在文字方面,我喜欢古诗词,看到学校里的文学社成员每天写梦想、青春之类的东西,我也忍不住尝试着去写。在我看来,中文是有声调的,所以写的歌词一定要和曲子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我爱音乐,当然也包括乐器。上大学时,我学会了弹吉他,就自己写点歌自己唱。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坚持写歌,写自己喜欢的歌。
  我记得,我创作的第一首媒体发行的歌曲是《阜阳纪事》,第一首影视歌曲是孙楠老师演唱的电视剧《谍影重重》主题曲《天荒地老》,第一首广告歌曲是《承诺》。写《阜阳纪事》是2005年,是歌曲使用方主动找我来写歌,我受宠若惊的同时就想,一定要把歌词写得满意。写完后战战兢兢地交上去,没想到对方十分满意,这也坚定了我以后创作的信心。粗略算来,我作词的歌曲有1000多首,每首歌的背后都有故事,每首歌我都投入了心血。比如电视剧《欢乐颂1》的主题曲《欢乐颂》,作词的过程很放松,带着自嘲写无奈,带着心酸写洒脱,把乐观的世界观完全写进去了。
  “孙楠是伯乐、老师、大哥”
  记者:大家都知道,你和孙楠老师合作的歌曲比较多,其中哪些歌曲让你印象深刻?
  韩冰:初识孙楠老师,是2009年在北京的一次朋友聚会上。当时大家聊得很投机,我还给他看了我的作品。过了两个月,我接到孙楠老师的电话,问我要不要试试填词,这首歌就是《天荒地老》。后来孙楠跟秦海璐合唱,这首歌做了电视剧《谍影重重》的片尾曲,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正规的唱片制作。
  《原谅》是孙楠专辑中收录的歌,是一首苦情歌。创作前,我听朋友说了这么一个故事:准备结婚的女孩突然车祸离世,男孩带着她的照片游历祖国河山,完成他们的爱情约定。我十分感动,就以此为原型开始创作。写作过程中,我写一次哭一次,写了推翻,推翻了重写,反反复复写了18稿。后来,《原谅》也助力孙楠登顶“中国之星”。
  孙楠的专辑《旅途》,我填了其中7首歌词。此外,我们还合作了《有阳光有梦想》《盛世中华》等多首歌曲。
  记者:在行业内,大家都说你是孙楠的“御用”词作者,你怎么看?
  韩冰:大概是因为我和孙楠老师合作得比较多,网友们就用“御用”调侃一下。孙楠老师在我的音乐道路上一直扮演着三个角色——伯乐、老师、大哥,他一直指引我、鼓励我、教导我。和孙楠老师合作的优秀词曲作者有很多,我也一直在向他们不断学习。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王振宇通讯员汪文婕刘中伟周依婷(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