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燕子飞时 ——序李燕红散文集
□上海 刘湘如
  晏几道也很浪漫,“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多少曲折深婉、吞吐腾挪的情状,多么美妙的意境。把燕子咏成一种象征,我甚至猜想凡名字中带“燕”的女子,多是心思灵动温良,接近或爱好文学的人,依据是我曾先后给张春燕、吴海燕、李燕林、黄燕等人写过序言或点评文字,名中都带“燕”。今天写的这人叫李燕红,名字中也带“燕”,这也验证了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文学是一种缘分》。我和李燕红的认识也由文学缘起。多年前有个聚会,她从很远的地方跑来看我,有些腼腆,微笑着要与我合影。我送她一本书,她更不好意思地笑。李燕红外表朴实,不属于那种美艳女子,但她内心总是透出来热情和善良,人美在心,女人的谦和总是易得人缘。后来我读到她写我的散文《领悟》,她写道:“我知道了……写作要真诚,不能无病呻吟;不要搞弄虚作假的东西,否则就没有写作的意义……”我感觉,这只燕要以飞翔的姿势,去醉心于她喜欢的写作了,她会写出很多文章的。
  此刻,摆在我面前的李燕红散文集,证明我当初的判断没有错。
  大凡所有收获都从执着开始,对文学的执念使李燕红在上班之余默默写作,她在创作路上走到今天是她不懈追求的结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的追求。现在,李燕红的这个心愿结出果实了,我为她高兴。我历来认为,文章必须来源于生活。散文出自生活还要求一个“真”字,要写得自然,平易,亲切,中心离不开一个“真”字。她在《寻访千柳村》里写道:“满族人喜柳、爱柳,他们更是信奉柳树为生命的起源。完颜佩将军的后人们家家户户每年都要在门前屋后栽上柳树,柳树成为满族村落的特色元素和独有标志。整个村庄都被柳树浓密掩映着,繁枝叠翠,每到春天绿意盎然,千柳摇曳,一派生机勃勃。为了便于记忆和流传,族人们把‘褚家洼’村改名为‘千柳村’。”历史缘起,来龙去脉,清清楚楚,真真切切,毫无雕饰,这说明李燕红有了一定的表达窍门了。所谓写作窍门就是“真实”。有了真实记录,真情真感,当然就有了真诚;有了真诚,也就有了真文,带有真情真实的文章必能感染人,也就是合格的散文。我曾多次说过,最好的散文是“意真词朴”。“意真”是要有真实感人的意境,包括情境、语境,这不是虚情假意能够做到的;“词朴”当然需要有比较深厚的语言功底,靠一些花里胡哨的语言,华丽的辞藻,是不会写出好散文的。李燕红距离这个标准当然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可喜的是,她的起笔状态很好,有虔诚的心,虔诚的态度,虔诚的写作方式,虔诚的追求精神,她必将能写出令读者喜欢的散文!
  散文的第一要素是生活感受。李燕红写的都是自己经历的生活,她的散文中跳荡出生活本身的脉流。李燕红在《回望瑶岗》里,写她自己刚工作时住在一个老人家里,“我的第一个房东是一位七十多岁的缪奶奶,当年她的子女个个成家立业,都在外地,偶尔过节时回来看望。我住到缪奶奶家,陪她作个伴,她的孩子们也很乐意。缪奶奶生活十分俭朴,虽然每个月都享受政府发放的遗属补助,但她从来舍不得花一分钱,总是自给自足,吃的用的全是地里收种……”显然,语言朴实无华是她的特色,真实不虚是她的胜筹,读这类文字,你能明显地感到作者自己的心跳,那种生活本身迸发出的热情,是真实的、具体的,唯其真实而具体,也就能吸引人。当然,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李燕红像个成功的作家那样去表达文字,李燕红是个机关工作人员,她是从农村到城市一步步走过来的,一个来自生活底层描写生活的人,把生活的感觉写得真实可信就很难得。李燕红的这些散文有她自己的特色,是她创作能力的体现,她的文章是自己的。散文最大的优势是形式不拘,用自己的形式写出生活本身的真实与可信,必然有一些时代与历史的记录价值,也必然能够体现出作者自己的风格和个性。文贵个性,一味模仿别人是写不出自己喜欢的文章的。唯因李燕红写的是她生活周围的人和事,她的这类文章才显得毫不虚饰,真实可靠,颇为感人。
  壬寅年是个特殊的年份,疫情撕裂了生活的幕布,人们失去了正常的生活,我在上海感受尤其深刻。足不出户,每天只是看书,写字,解封后的夏天又特别炎热,烦闷无聊就望望窗外,这就仿佛望到了故乡,想到了故乡的人和事。这世界真是有心灵感应的,就在这时,就接到韩龙惠主任的电话,他当年是我的学生,他介绍李燕红要出书,书名为《燕子归来》,也是她的笔名。李燕红想叫我写序,担心拒绝,委托韩主任跟我说,于是李燕红的一切又向我冉冉袭来。为人热情、性格开朗的她,写的文字我自然是熟悉的,前几天我还在一个网刊上读过她写的《行走在诗意盎然的樱花林》,文字有诗情画意,表述通达,有的地方寥寥数语给人印象深刻,感觉她这两年又进步了。我曾说过,没有经历感受的人与写作无缘,李燕红有经历且有感受,所以她一直在写,她特别爱写,爱和喜好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不喜欢文学,仅仅为了附庸风雅去弄这玩意儿,就显得特别的别扭,李燕红不是。相比之下我更喜欢那种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爱好而写,为心中的梦而努力,而执着的人。文学不是纯粹的商品,它透视着文人的灵魂和思想,李燕红出书的目的是对于自己做个总结,这想法是纯洁的,干净的,值得给予鼓励和表扬的。我翻看了小李的所有作品,发现她有所收获的秘籍是,在工作之余,怀揣文学的向往,在别人休息和享乐的时间里,一个字一个字地码着人间真情。她的这本书,字里行间有浓浓的母子情,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工作,有生活,有烟火,有梦想。拿起这本书,我可以想象出一个乡村的腼腆女孩的不屈性格和火热激情。正如文中作者母亲对她说的话:不要像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小燕子,衔着春光飞来。
  所谓生活是文学的源泉,我还加上一个字:爱!这在李燕红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我时而怀疑:一个一直做着机关工作的人,又是那样奔走于滚滚红尘中的人,怎么能够坐下来写那么多文字?写到此处,忽然想起苏轼的《蝶恋花·春景》:“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啊,又是多么美妙的关乎生活和爱的情志!
  毋庸置疑,李燕红的写作是因为对生活的爱。因为感受,在李燕红的忙碌生活和内心里,始终保留着一份对于文学的挚爱和深情。
  我祝愿李燕红能够写出更多更加成熟、更加美好而成功的作品。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