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7版
发布日期:
四大重磅利好同时来袭,北向资金净流出超82亿元
A股冲高回落 后市怎么走?
  包括降低印花税在内的四大重磅利好“组合拳”8月27日晚上祭出,被称为“王炸”“史诗级利好”。不过8月28日A股的表现又令人失望了,A股三大股指集体高开后大幅回落,沪指仅收涨超1%。当天,A股在微博热搜上挂了一天。“A股能大涨多久?”无疑是投资者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在机构看来,本次政策“四箭齐发”,监管层支持A股、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态度坚决。更重要的是,未来将会有更多活跃资本市场的一揽子政策出台。
  沪指高开低走仅涨1.13%
  当天,受印花税调降等“政策组合拳”影响,A股指数早间大幅跳空高开,上证指数、深圳成指开盘集体涨超5%,创业板指涨近7%,沪指直接站上3200点之上。
  然而,受外资净流出影响,大盘逐渐走弱。早盘两市就出现了高开低走的走势,尾盘涨幅更是进一步收窄。
  截至8月28日收盘,沪指涨1.13%,报3098.64点;深成指涨1.01%,报10233.15点;创指涨0.96%,报2060.04点。
  沪深两市成交额再上万亿
  总体来看,个股涨多跌少。Wind统计显示,两市共3614家上涨,1505家下跌,平盘有128家。
  此外,沪深两市成交额1.13万亿元,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03亿元,为8月4日以来首次突破1.1万亿元。
  板块方面,中信证券等多只券商股开盘涨停,东方财富开盘涨近20%,证券板块涨停率一度接近80%,但随后高开低走。当天收盘仅锦龙股份一只股票收获涨停,但除中金公司转绿外,其余券商股均有所上涨。
  北向资金净流出超82亿元
  Wind数据显示,北向资金午后加速离场,全天净卖出82.4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42.8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9.65亿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券商股此前表现强势,7月25日至8月25日期间,整个板块涨幅超过了10%。在板块大幅高开背景下,部分资金获利出逃,或是券商股“掉链子”的原因。
  盘面上,核污染防治及环保股持续活跃,煤炭、保险、建材涨幅靠前,地产股午后回落,白酒、食品等消费股不振,半导体板块走弱。

   机构观点
  “四箭齐发”只是开始,更多政策值得期待
  8月27日晚间,官方连发四份公告,分别在投资端、融资端、交易端等方面给予“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综合多家机构观点,业内人士认为,本次政策“四箭齐发”后,一系列综合政策措施有望继续出台,将形成活跃资本市场的合力。
  继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以来,监管部门在投资端、交易端、融资端综合施策。8月18日,证监会召开答记者问会议后,确定“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25条具体措施,包括降低证券交易经手费;研究适当延长A股市场、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时间;加快投资端改革,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将加强跨部委沟通协同,加大各类中长期资金引入力度,提高权益投资比例;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现阶段实行T+0交易的时机不成熟;进一步优化股份回购制度,放宽相关回购条件,支持上市公司开展股份回购;将持续畅通企业境外上市渠道;全力做好房地产、城投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支持香港市场发展,统筹提升A股、港股活跃度。
  中信建投证券非银金融与前瞻研究首席分析师赵然称,若将8月18日的政策举措整合来看,分别可以划分为:融资端——服务科创企业、统筹融资节奏、支持并购重组;优化上市公司回购、分红、减持等。交易端——降低基础设施费用、优化程序交易监管、延长交易时间或“100+1”制度等;适度放宽两融保证金比例等。投资端——大力发展权益基金、发展指数基金、增量资金入市等;鼓励券商衍生品业务创新,适度放宽风险指标等。其他——引导长期资金长期入市,提升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内地与香港互联互通等。剔除已发布的内容来看,监管部门工具箱依然十分充足,后续可重点期待鼓励券商新业务创新、大力发展权益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向的催化。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陈果认为,政策信号意义明显,监管层支持A股、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态度坚决。当前市场处于政策密集落地期,政策明显超出市场预期,市场短期信心有望获得明显提振。重申当前处于市场底部,政策明朗,建议逢低布局。
  西部证券表示,本轮“政策加码”逻辑需要站在自上而下的角度统筹评估,预计后续政策子弹袋仍有余量。不论是前期调降基金管理费、调降交易经手费还是本次调降印花税,其影响不能站在单一事件角度孤立评估,背后的核心逻辑是蛋糕在金融机构、投资者及企业间的重新切分。后续“活跃资本市场”相关政策依然值得期待。
  综合新华财经、澎湃新闻、界面新闻等报道
 
  政策解读
  “组合拳”超出预期有望提振投资者信心
  印花税调降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活跃资本市场。证监会对股权融资、股东减持精准出招,直面当前市场增量资金不足困境。交易所调降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A股获得更多增量资金,促进杠杆资金活跃。专业人士认为,明显超出预期的“组合拳”,有望迅速改变市场的低迷情绪,对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将起到催化作用。
   印花税减半征收,降低交易成本
  投资者千呼万唤的重磅利好终于落地。财政部、税务总局公告,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为成交金额的千分之一。举例来说,如股民卖出股票成交金额为1万元,就需缴纳10元印花税。
  证券交易印花税最近一次调整可追溯到15年前。2008年,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当日沪指暴涨9.45%,股票全线涨停。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几乎每一次印花税的调整都对市场走势产生重大利好的推动作用。此次印花税减半征收,意味着将按股票交易成交金额的万分之五征收,一年将减少近千亿元的交易费用,对投资者来说是期盼已久的重大利好。
   阶段性收紧IPO,平衡投融两端
  继8月18日推出一揽子措施之后,证监会8月27日再出大招。证监会表示,充分考虑当前市场形势,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围绕合理把握IPO、再融资节奏,作出相应安排。其中,最受市场关注的一点是,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再融资方面,证监会表示,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并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不过,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证监会还表示,将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还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另外,严格要求上市公司募集资金应当投向主营业务,严限多元化投资。整体而言,上市公司再融资条件将更趋严格。
  对过度减持行为进行严格约束
  证监会就进一步规范相关方减持行为,提出更为明确的要求。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情形,或者最近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金额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本公司股份。
  监管方面还表示,将从严控制其他上市公司股东减持总量,引导其根据市场形势合理安排减持节奏;鼓励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他股东承诺不减持股份或者延长股份锁定期。证监会还透露,正在抓紧修改相关减持规定,提升规则效力层级,细化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对违规减持行为的打击力度。
  华夏基金认为,根据筛选数据,不符合减持条件的公司目前有2139家。该政策实质上是对过度减持行为进行严格的约束,力度大超预期。
  放宽融资买入杠杆比例限制
  同时,经证监会批准,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通知,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中信建投认为,在当前杠杆资金较为低迷的情况下,这一调整意味着放宽融资买入杠杆比例限制,有利于A股获得更多增量资金。
  “在杠杆风险总体可控的基础上,适度放宽融资保证金比例,有利于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盘活存量资金。”证监会方面表示。
  据《北京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