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
卫冕冠军武汉三镇零负债无偿转让
中超又起“投资人退出”波澜
  中超武汉三镇俱乐部28日通过官方社交平台,以《要闻简报》的形式发布声明,俱乐部投资人将从今年9月1日起,停止对三镇俱乐部投入资金,并同意以零对价方式无偿转让三镇俱乐部100%的股权。俱乐部同时确认,至今年8月31日,俱乐部所有债权债务均由投资人承担,从而确保停止投入资金之日,俱乐部零负债。据了解,三镇俱乐部此前曾打算以“零对价、零负债、无偿转让三镇俱乐部基地使用权”为条件推动俱乐部股改,吸引新股东。从28日的声明内容来看,股改工作仍在推进过程中。
  外援埃德米尔森正式离队
  在入不敷出以及俱乐部运营产生的巨大资金缺口渐渐形成常态之后,独木难支的投资人最终无奈选择停止向俱乐部注资。三镇的境遇实际上进一步表明,后金元足球时代的中国职业足球,依然被各类危机特别是生存危机所困扰。
  28日,三镇俱乐部通过官方渠道宣布,去年帮助球队首夺本土顶级职业联赛桂冠的巴西籍外援埃德米尔森正式离队。
  当外界等待阵容精简后的三镇队可以以一种积极姿态投身本队历史上首次亚冠之旅的时候,俱乐部却突然官宣,投资人自今年9月1日开始,停止对俱乐部继续投入资金的消息。
  俱乐部面临巨大资金难题
  “搞职业足球真的好难。希望一家冠军俱乐部可以健康地、安稳地活下去。”此次武汉三镇发布《简报》后,有一位球迷这样留言道。评论区中,不在少数的人对武汉三镇生存堪忧感到惋惜。“希望三镇尽快股改成功,继续稳定发展。”
  的确,上赛季中超联赛武汉三镇俱乐部以“升班马”身份最终捧得冠军,成功上演“凯泽斯劳滕神话”。从中乙到中甲再到中超,武汉三镇队用四年时间完成“三级跳”,三年三冠的剧本被外界津津乐道。
  从去年底首夺中超联赛桂冠,到如今被投资人放弃继续投入,仅仅过去了8个月时间。其间,三镇俱乐部还通过持续投入引进了多名中外强援壮大实力。发生在三镇俱乐部的变化令人诧异与唏嘘,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俱乐部投资方武汉尚文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持续投入职业足球上的确已经力不从心。
  投资人决定停止继续投入的背后,实际上是俱乐部推进股改工作过程中面临的巨大资金难题。据了解,俱乐部方面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积极推动股改工作。在公告发布前,三镇俱乐部投资方曾提出以“零对价、零债务、无偿转让俱乐部基地使用权”为条件,吸引潜在的合作企业加入投资三镇的阵营。 

  □观察
  三镇俱乐部并不会停止运营
  比起那些成绩糟糕、债台高筑、濒临倒闭的俱乐部,三镇俱乐部无疑是“优良资产”。除了上赛季的中超冠军头衔以及亚冠入场券外,俱乐部自2013年创办以来,赖以生存并硕果累累的青训更是一块“金字招牌”。不过,职业俱乐部股改从来都是一项巨大工程,具体工作至今仍在推进过程中。据悉,作为一家房地产企业,武汉尚文近几年对职业足球始终保持理性投资,平均每年的投资额度约为3亿元。在此之前,球队在卫冕中超、冲击新赛季亚冠联赛等方面已经付出了巨大的投入,很难为接下来俱乐部双线作战需要的各类开支找寻更多“出口”,于是在种种困难之下,投资人只得选择停止继续向俱乐部投入资金。
  需要说明的是,三镇俱乐部并不会停止运营,球队亦不会解散或退出中超及亚冠比赛。俱乐部在声明中强调道:“俱乐部已召开紧急会议,针对俱乐部目前的危机,要求俱乐部全体工作人员坚守岗位,与俱乐部一道共克时艰,积极自救,力争完成本赛季联赛任务。同时,俱乐部也紧急向省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汇报了俱乐部目前面临的困境及可能发生的后果。” 

   □盘点
  中超俱乐部成“烫手山芋”
  最近几年中超冠军的现状,让整个联赛多了几分黑色幽默的尴尬:9次夺取中超冠军的广州队上赛季降级,如今只能混迹于中甲中下游;2020赛季中超冠军江苏队已经宣告解散;三镇俱乐部投资人如今也宣布即将停止注资……
  广州队和江苏队作为金元时代的豪门球队,俱乐部在母公司遭遇经济危机的情况下难以为继,这其实并不意外。而随着金元时代的结束,中超进入平稳投资的新时代,武汉三镇就是一个代表——他们用比金元时代相对合理的投入,成功实现了三年内三级跳,并且在中超第一年就拿到了联赛冠军。
  但本质来说,运营一家中超俱乐部,对于私企投资人来说负担还是过重了。
  金元时代的中超联赛,被外界戏称为房地产企业联赛,包括恒大、万达、富力、建业、绿地、华夏幸福等房地产企业都是联赛俱乐部的投资方。不过随着母公司遭遇经济难题,上述俱乐部或是解散或是转让。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业内公认稳定的俱乐部背后都是国企——本赛季联赛排名前三的球队海港、申花、泰山投资方都是国企,这一类型代表球队还包括津门虎、蓉城这两支球队。
  相反,私企球队目前都过得不尽如人意,一家排名靠后的南方俱乐部有不小概率赛季结束后会解散;保级区的南通支云和青岛海牛也都是靠投资人热情“赔本赚吆喝”。
  中游球队如梅州客家、河南队、沧州雄狮、长春亚泰等俱乐部这段时间也在积极进行股改。好在这些球队都属于小本经营,每年亿元以内的投入虽然让投资人感到巨大压力,但不至于直接“断粮”。
  如何让中超俱乐部摆脱烫手山芋的命运,这是未来几年需要优先解决的一个难题。综合《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等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