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4版
发布日期:
淝水之事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有感
  今年夏天不太热,每当夜幕降临时,伴着淡淡的墨香,爸爸送我的《资治通鉴》便映入我的眼帘,它是良师益友,陪伴我的暑期阅读之树节节生长。
  《资治通鉴》这本书真的是太神奇了!里面有很多有意义且有意思的历史事件。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是《淝水之战》,这篇故事让我感受到了勇气、智慧和团结向上的力量。其实,《淝水之战》就发生在我的家乡合肥市肥西县以北的东记河上。淝水是有名的古战场,三国时,魏将张辽曾败孙权于淝水。东晋时,谢玄击败苻坚于淝水。
  特别是东晋的这场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事。
  书中是这样记载这场战争的:前秦主苻坚征调90万大军,直逼南安。而东晋仅有8万人马,由谢玄等将率领。谢将军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采用分化敌人的战术。他派使者到前秦军营,要求前秦军后退,空出战场,以便晋军渡河决战。苻坚认为己众敌寡,击之必败,于是下令退军。但前秦军中的汉族和鲜卑族将领却希望晋军渡河后乘机出击。当下令撤退时,顿时人心动摇。晋军乘机抢渡淝水猛烈进攻,前秦军大乱,溃不成军。终于,苻坚败退。
  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对前秦来说,淝水之战是一个灾难性的失败,这场战争使前秦统一中国的希望落空。与此相反,东晋王朝的统治得到了稳固。
  淝水之战中苻坚虽拥有大量兵力,但由于指挥不当,仍然落败。而谢安等人则凭借卓越的领导力和战略眼光,出奇制胜。
  《淝水之战》告诉我们:在面对强大的对手时,沉着冷静、勇于面对挑战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同时,它还提醒我们:战争并非解决问题的首选。在战争之前,苻坚和谢安曾有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机会。然而,苻坚过于急功近利,最终导致失败。这让我们认识到,和平与合作才是实现长久稳定的关键。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新的学年即将来临,让我们一起努力,以史为鉴,以史为师,成为一个更好的小学生。
  延伸阅读:
  《资治通鉴》是我国宋朝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记录了上起东周下至五代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史实,是四百多万字的巨著,一共花费了十九年的时间。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政道”而把其命名为《资治通鉴》。合肥市南门小学何礼乐
  指导老师:朱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