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调研长江安徽段港口看到,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理念的引领下,长江安徽段港口通过“以电代油”发展绿色航运、智慧化船舶污染物监管治理、入河排污口整治等理念和措施,加快推动绿色转型,守护长江安徽段一江碧水。
“为保障岸电供应,公司对长江安庆段5个重点码头开展了港口岸电工程建设,累计投资建设7套63安的低压岸电桩,总容量280千瓦。”国网安庆供电公司党委书记钟成元说,通过“以电代油”,船舶在停泊期间“零排放、零油耗、零噪音”,实现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据统计,截至2023年上半年,长江安庆段17座码头,共建设岸电设备29套,仅今年1月至7月,岸电用电量就达22万千瓦时,减少燃油消耗46.2吨,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23吨,保护了长江岸线生态环境,保障了黄金水道向“绿”而行。
长江安庆段是长江安徽段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长江安徽段各港口水运需求快速回升,完成货物吞吐量2.56亿吨,同比增长8.09%“以电代油”的绿色航运模式正在成为长江安徽段各港口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
智慧化监管,正守护着皖江碧水。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安徽省长江干流4077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3754个,完成率92%,提前实现国家关于2023年底完成长江干流70%左右的入河排污口整治的目标。最新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长江经济带国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4.5%,比2015年上升27.5个百分点。今年1月至7月,安徽省长江流域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3.8%,同比上升5.3%。
绿色、智慧、高效的港口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在长江安徽段全域逐渐形成。
安徽省港航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港口共建设岸电箱160套,2020年以来,累计为36116艘船舶提供岸电125.6万千瓦时。所属港口累计建成船舶生活垃圾接收设施99套、生活污水收集设施40套、油污水收集设施25套。2020年以来,各港口共接收转运船舶生活垃圾225.16吨、生活污水9576.18立方米,含油污水78.93立方米。
随着长江安徽段流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生态功能恢复向好趋势逐步显现,“微笑天使”江豚频繁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农业农村部2022年全流域长江江豚科考数据显示,长江江豚种群已恢复至1249头,与2017年相比,数量增加23.42%。其中,长江干流约595头,鄱阳湖约492头,鄂赣皖等省份江段是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经济参考报记者吴慧珺栾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