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
楠楠自语
IMAX和嗡嗡的脑瓜子
  昨日万达影城联合IMAX在合肥举行了《奥本海默》特别观影活动。该片现在的招牌是“传奇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口碑巨制《奥本海默》正在热映”,凭借非线性叙事和时空游戏,诺兰导演成了传奇。虽然客观说,因为过于强烈和浓郁的个人风格,以及略显偏商业的故事类型,其实诺兰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基本没什么斩获,即便是《奥本海默》也一样被不喜欢的人评价“配乐和《敦刻尔克》一样喧宾夺主”,但《奥本海默》在豆瓣的评分确实从8.6到8.7到8.8直到现在定格在8.9分的高分,一部历史传记电影,基本封神了。
  今年暑期档真心是佳作不断,而我觉得尤为感人的是,今年暑期档基本没有3D电影,因为老实讲这些年的3D基本都是噱头,但是更大更清晰的屏幕、更艳丽的色彩和更震撼的音效,是正经事。在偌大的影厅,我不允许自己错过IMAX影厅的片头倒计时,“是观看一部电影,还是置身其中”,我觉得这个片头的3D效果超越了所有具体的3D电影,而“大大大大大大大”,可能是流媒体时代,电影院最根本的价值。
  别不信,诺兰用IMAX摄影机拍了6部胶片电影,怎么说呢,侯孝贤和王家卫对胶片也有点痴迷,不过诺兰用了更大的机器。想想十几年前,合肥没有一家IMAX影厅让你去看《阿凡达》,很多影院还没盖好就开始说自己有3D眼镜,2009年被称为3D电影元年,现在2023年,我个人觉得,依然可以说它是元年。但是这些年,擎天柱、哥斯拉、环太平洋的机甲、金刚乃至流浪的地球和巨石强森,都已经可以在IMAX厅里顶天立地了。就说《奥本海默》开场和结尾,基里安·墨菲的大脸特写,那是真大,对得起“普罗米修斯”的名头,IMAX银幕功不可没。连我们办公室的姐姐都感叹,看完IMAX版《奥本海默》,尤其是跺地板的声音,让自己的脑瓜子至今还嗡嗡的,像喝了两杯酱香拿铁。
  我确实不知道怎么评价诺兰的电影,过于密集的对话信息和海量的人物,我看了三遍才弄清楚时代背景和人物关系。就这,我还下单了《奥本海默》电影的原著,那本拿了普利策奖的传记。
  拍《奥本海默》本身,就是一种成功。而《奥本海默》的故事又讲得那么扎实,看着很简单,看着又很复杂;看着很主流,看着又很非主流。就像马特达蒙在电影里说,优秀这个词对于曼哈顿计划的参与者来说,并不算特别的褒奖之词。
  关于传记电影,伟大的表演是什么样的,我确实也说不清,譬如丹尼尔·戴·刘易斯的《我的左脚》和《林肯》,譬如本金斯基的《甘地传》,譬如拉米·马雷克的《波西米亚狂想曲》,尤其是同为天才大脑系列,譬如拉塞尔克劳的《美丽心灵》、雷德梅恩的《万物理论》和康伯巴奇的《模仿游戏》,基里安·墨菲的表现,我觉得也许不如前两者,但是比图灵的故事不差。一个奥斯卡影帝提名是肯定的,我个人的感觉是,这个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浓度,对于奥斯卡影帝来说,其实足够了。
  其实我最主要是想推荐大家看一遍IMAX版《奥本海默》,贵10块钱,但可能确实会影响你对一部电影的基本评价,以及基里安·墨菲居然演过《冥王星早餐》,雷德梅恩的《丹麦女孩》看过吧,难怪诺兰看出来小伙子是影帝的坯子,其实,基里安·墨菲之前已经演了5部诺兰导演的电影。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