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新桥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首根桩基开钻。
本报讯 合肥新桥国际机场改扩建项目取得重大进展。9月7日上午,机场综合交通中心(GTC)及配套工程首根桩基开钻。该项目是安徽省首个空地轨一体化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同时也是今年国内最大的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工程。建成后,可实现航空、城市轨道交通、公交、社会车辆等多种交通方式空地轨一体化换乘,极大改善旅客的乘机体验。
据介绍,综合交通中心项目由中建三局和安徽路桥联合承建,总投资约4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包括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及高铁、地铁站的先行工程,规划接入合新六城际铁路和合肥新桥机场轨道S1线。
项目总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机场交通中心,由换乘中心和停车库等组成;第二部分为合肥机场轨道S1线T2航站楼站,建成后可连接淮南寿县新桥产业园、岗集、五里墩站;第三部分为合新六城际铁路新桥机场站先行工程,建成后可连接合肥-新桥机场-六安。其中,机场交通中心、S1线计划与合肥机场T2航站楼同步投入使用。
从规划上看,包含新建17.52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配建5.4万平方米的陆侧配套用房。其中,综合交通中心上盖工程2.4万平方米、旅客过夜用房3万平方米。综合交通中心下方是2.5万平方米的与合肥新桥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同期实施的S1线明挖土建工程,内设站厅、站台及轨行区(简称S1线T2航站楼站)和7.64万平方米的合肥经新桥机场至六安城际铁路新桥机场站先行工程(简称合新六机场站先行工程)。
“工程地上总共有七层,地下有三层,功能上可实现城市轨道、城际铁路、机场高速和候机换乘。”合肥机场改扩建指挥部GTC项目负责人介绍,整个工程是由复杂的建筑群构成。根据结构布局,城际铁路线分布在地下三层,地下一层、二层是城市轨道,综合交通中心则贯穿地上地下实现多种交通方式换乘。
该负责人表示,该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是安徽省目前已建公共建筑单体项目中地下建筑体积最大(约270万立方米)、基坑深度最深(近36米)的,隔振处理、拆换支撑体系、测绘体系等极为复杂,其施工难度在全国同类型项目中也不多见。
机场综合交通中心项目建成后,通过空地轨一体化的综合客运交通枢纽,实现“无缝衔接”“高效换乘”,有助于完善合肥立体交通体系,更方便快捷地服务市民乘客出行。不仅完善了合肥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功能,同时也有效促进了合肥及淮南、六安等周边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与发展。
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刘旸 通讯员沈燕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