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园内标志性建筑徽州书院。
安庆园全貌。
半城山水一分田的芜湖园。
在万众期待中,合肥园博园即将迎来开园。在园博园西北角,作为主场园的安徽园已进入收官阶段。在这里,汇聚了全省各地的标志性文化元素,黄山、安庆、芜湖、亳州、蚌埠5个城市园争奇斗艳。黄山园在青山秀水中看遍徽州画卷,安庆园在亭台水榭中尽展文化之美,芜湖园在长江巨埠里窥见皖中之坚,亳州园在药韵幽香中回望中医药历史,蚌埠园在双墩人头像前穿越淮上明珠……9月中旬,记者现场探访中领略到5个城市展园的徽风皖韵。
黄山园
古建青山迎客松,一园看遍徽州 走过安徽园每一座展园,粉墙和黛瓦是这里的代表性建筑元素。与粉墙黛瓦相对,在黄山园里,飞檐翘角也凸显了徽州工匠的精湛技艺。9月中旬,记者漫步在占地面积2450多平方米的黄山园,书院、古桥、亭台阁榭……徽州充满了迷人魅力。月底,游客及市民在合肥也能看到黄山与徽州的这些绝好景观了。
“黄山园是省内5个园中面积最大的,是一个集精心设计与精巧施工于一体的徽派古建展示园。”9月11日,黄山市住建局建管科负责人秦小伟告诉记者,该园在规划设计阶段就得到高度重视,黄山市城市建筑勘察设计院和黄山市建筑设计院的精干力量共同实施。建设阶段,则由黄山市徽州古典园林公司担任总承包单位,并联合6家单位进行施工。众所周知,黄山市徽州古典园林公司颇负盛名,曾实施过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屯溪镇海桥的重建等重要项目。
据了解,在黄山园的设计和施工中,设计者们突出展示了千年徽州的古建技艺与黄山自然风光,园林以景观、绿地、水系组合,包括入口牌坊、游廊(木雕)、水帘诗壁、“月沼”、徽派巷弄、传统村落条石桥、徽州廊桥(木雕)、亭等,以云海砚池、山石叠翠等展示徽砚及徽州园林典范元素等,体现了构筑物烘托“烟雨徽州”的主题。秦小伟称,为了建造出最好的假山,施工方特地从歙县运去了大量的地方石。
黄山的代表黄山松、黄山市花杜鹃及竹园等,也被和谐呈现,园林的标志性建筑除了廊桥外,还有一座大气而精巧的徽州书院。书院大门前,“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几个大字倒映在水中,伴随着精心设计种植的植物,让人仿佛有一种身处徽州的感觉。
徽州古典园林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建好黄山园,不少能工巧匠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其中,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有二人,省市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多人。
据了解,黄山园在开园当天,将组织国家级非遗技艺传承人入园展示技艺及相关作品。开园后的一段时间,黄山市各区县也将通过非遗技艺展示、精品展等相关活动,宣传黄山市文化旅游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技艺与代表产品等。
安庆园
黄梅菱湖六尺巷,一水勾连宜城 在合肥园博园安徽园东南部,素有“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美誉的安庆在此建造了安庆园,整个展园占地面积约为1600平方米。
在南入口东侧,一幅美丽的滨江山水画卷缓缓展开。记者看到在一处浮雕墙上,一幅精彩的画卷展示出安庆美丽滨江城市风貌,该画卷以“平安吉庆,此地宜城”为题,以安庆著名景点“振风塔影”和“一柱擎天”为切入点。据安庆园现场负责人介绍,振风塔是安庆最具代表的历史性标志建筑之一,它临江而立,为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高的七级浮屠,享有“万里长江第一塔”和“过了安庆不说塔”之美誉。
走进园内映入眼帘的是一首诗,“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据悉,这首“让墙诗”出自安庆桐城六尺巷一段历史典故,它包含的谦和礼让精神实际上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安庆园南入口设计灵感来自于六尺巷,以园林景墙的形式展现六尺巷谦和礼让的精髓,景观上做到欲扬先抑,记者经过园门来到狭长的六尺巷道,透过墙上花窗,步移景异。
穿过狭长六尺巷道,再踏上石板曲桥,就来到了“菱湖夜月”景点。据介绍,此处设计以1921年建成的安徽第一座园林式公园安庆菱湖公园的水系为蓝本,挖湖筑岛,湖中种植菱角,呼应菱湖公园的植物景观,岛上创作了我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小火轮“黄鹄”号铜雕,铜雕镶嵌于景观石中。“黄鹄”号的建造揭开了中国近代船舶工业发展的帷幕。
安庆市园林管理处园林技术科相关人员介绍,安庆园以“创新宜城、开放宜城、文化宜城、生态宜城、幸福宜城”为主题,以“绿色低碳”为理念,提取黄梅戏、振风塔、六尺巷、大观亭、天柱山、杰出人物等安庆最具代表性元素,积极展示安庆“文化之邦、戏剧之乡”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
此外,安庆园还充分展示了安庆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成就,充分体现生态、科技、创新、智慧等城市园林成果。遵循“精品、精致、精彩”原则,坚持高标准设计和建设,保证品质、传承经典,立足安庆城市特色、彰显城市风采,体现园林事业服务百姓、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作用和贡献,打造高质量、吸引人、可持续的精品展园。
目前,安庆园工程实施完毕,进入管养维护期。
芜湖园
花田码头大飞机,一带江城似画 如果想领略“卸帆窗下,一带江城浑似画”的园林风光,那一定不要错过芜湖园。
在芜湖园观芜湖,不仅可以观芜湖之景,还可以读芜湖文化历史,阅江城钟灵毓秀。在芜湖园的入口,码头上忙碌的工人,随处可见的米袋,还有墙上芜湖公园的照片和打卡拍照的米字互动景墙,让参观的市民可以体验身临其境的米市盛况。“我们是通过提炼江景、码头、船坞等元素,在地理维度上,用场景化的手法再现芜湖‘四大米市’之首、商贸重镇的盛况。”芜湖园相关管理人员说。
顺着园路往里,可以看到一片片花田,这是模拟万春圩的自然形态。万春圩是三国时期开始屯垦,五代南唐时筑成的圩田。在山水维度上,展现芜湖“半城半水一分田”的地域风貌。移步向前,芜湖园的主体建筑让人眼前一亮,该建筑从文化维度上,凝练了芜湖传统建筑——芜湖民居和海派建筑的特征,采用墙、廊、亭等元素组成一个外古内新、中西合璧的半围合建筑。入口是以芜湖传统建筑梨园堂为设计原型,大门较传统徽派建筑更为华丽,多重檐角飞翘。墙面则与江淮建筑融合,采用灰砖为建筑外墙。
进入建筑往左,是芜湖老字号店铺“张恒春”“四季春”和“大染坊”以及展现芜湖风貌的铁画,互动的市井叫卖声让观众们仿佛穿越到芜湖传统市井巷弄之中。建筑一侧有一亲水平台,站在平台上不仅可以看见远处的水杉林,还能欣赏到园内花田美景。
该建筑的东侧外圈则展现了芜湖海派建筑的特色,上面悬挂了电科钻石飞机模型。建筑内部处处展现出芜湖从古至今的文化与科技发展。漫步芜湖展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芜湖铁画,在芜湖园东侧玻璃橱窗内,数米长的芜湖铁画栩栩如生。
芜湖市城管局园林管理科相关人员介绍,整个芜湖园秉承“生态园林、匠心造园、文化景观”的设计理念,就高置山、随低理水、临水构筑,展现出一幅“半城、半水、一分田,皖埠、通融、展新颜”的新时代芜湖画卷。
目前芜湖园的布置工作已基本完工,正在做最后的优化、细化工作。
(下转A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