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首列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报关的中欧班列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姚瑶/摄
本报讯 9月22日,安徽首列通过“铁路快通”模式报关的中欧班列在庐州海关监管下,缓缓从合肥北站物流基地驶出,将从阿拉山口口岸出境,最终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中欧班列(合肥)首次通过“铁路快通”模式出境。
记者了解到,“铁路快通”模式是海关总署为进一步畅通开放国际物流大通道,促进中欧班列发展推出的一项便利措施。运用“铁路快通”模式,每列中欧班列能节省通关时间约20小时,班列整体运行时间缩短1~2天。该趟班列运送集装箱共50箱,货物总重270吨,总价值超500万人民币,货物主要有冷柜、冷藏箱等本土白色家电产品。
近年来,安徽省实施制造强省战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综合实力、创新力和竞争力迈上新台阶。作为皖货“带货王”,中欧班列(合肥)助力越来越多的产品销往全球。今年1~8月,中欧班列(合肥)开行684列,同比增长23%,开行9年来累计发运超3500列,通达18个国家122个国际站点城市。接下来,合肥国际陆港将不断加强同海关、铁路、货代等单位和企业的沟通协调,优化班列组织运营,创新班列模式,更高质量服务本土企业出口,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动力。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姚一鸣 通讯员 戴粤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