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6天的车展吸引53.5万人次观展。本报记者 殷志强/摄
10月4日,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览会最后一天,记者走进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看到车展现场人潮依旧。合肥市商务局数据显示,当天,合肥国际新能源汽车展迎来观众约5.1万人次,销售车辆2176辆,销售额超3.4亿元,获购车意向信息1万条。为期6天的本届车展顺利落幕,累计迎来观众53.5万人次,销售车辆18037辆,销售额超31.7亿元,获购车意向信息约21万条。
自9月29日车展盛大启幕,95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涵盖国内全部在销新能源品牌车企、1000余辆车、20万平方米展会面积组成的国内最大新能源汽车展,精彩绽放。
推动“首位产业”崛起,合肥勇当开路先锋。今年前三季度,合肥新能源汽车产量超50万辆,同比增长近4倍,产量进入全国城市前5名。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1月至8月实现营收1870亿元,前三季度已超2000亿元。
在安徽,发展新能源车,合肥并非一枝独秀。近年来,芜湖市将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首位产业,出台若干政策,从促进产业集聚发展、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市场开拓、加大公共领域推广和营造良好使用生态6个方面,助力新能源汽车加速发展。
在合肥、芜湖等地龙头企业的带动下,今年1月至8月,安徽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量51.54万辆、销量53.34万辆,同比增长78.51%、84.31%。尤其在7月,增速较6月提高了27.9个百分点,达到69.9%。
未来,合肥将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政策环境,力争到2025年,智能网联测试车辆超1000辆,新能源汽车集群规模超5000亿元,整车年产能超300万辆,计划到2027年培育形成万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目前,安徽拥有奇瑞、蔚来、大众、比亚迪、江淮等7家整车企业和1200家配套企业,基本形成合肥、芜湖“双核”驱动,宣城、安庆等市多点联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格局,产业生态日趋优化。
“这届车展确实出人意料,充分展示了合肥、安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厚积薄发的实力!”前来参观车展的江苏省工商联汽车销售商会负责人激动地竖起了大拇指。
安徽日报记者 许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