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上午,合肥农交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正式开幕。
参展商家利用展会机会现场沟通交流。
10月13日上午,为期三天的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2023·合肥)(下称“合肥农交会”)在合肥滨湖会展中心正式开幕。本次合肥农交会以“生态·品牌·开放·创新”为主题,展会规模、参展主体均为历届之最。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本次合肥农交会签约项目92个,合同金额522.9亿元;遴选33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386.4亿元。
33个项目现场签约
记者从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借助合肥农交会平台,各地共招商项目891个,总投资金额2079亿元,投资额同比增长12.3%;其中,本次合肥农交会签约项目92个,合同金额522.9亿元;遴选33个项目现场签约,签约金额386.4亿元。
本次合肥农交会招商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依然突出。今年农产品生产加工类招商项目423个、投资金额953.6亿元,占总投资额45.9%,为高质量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增添了动能。
二是特色种养业项目多。肉牛、食用菌、水产、茶叶等特色种养类招商项目185个,投资金额302.9亿元、占总投资金额的14.6%,为全省贯彻落实“大食物观”,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是农旅休闲、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园成为新投资热点。农旅休闲、智慧农业、生态农业产业园等招商项目共134个、投资金额539.5亿元,占比25.9%,成为农业农村领域投资的又一热点。
不同展馆各具特色
本次合肥农交会展厅总面积约11.5万平方米。分布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主展馆、综合馆和3、4、5、6、7、8、9号馆。其中包括安徽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展厅,安排在登录大厅与主展馆之间。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
安徽16个地市展厅,安排在主展馆。16个地市划分为16单元,按各市农产品加工产值情况,结合各市产业特点进行安排,展示各地名特优农产品。
预制菜展馆,安排在综合(2号)馆。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展示展销全国预制菜最新成果。
农业机械馆,安排在3号馆、4号馆。展示各类农业生产机械。
金融展区、特色农产品展示直播专区,安排在4号馆。展示金融创新产品、开展对接活动;邀请网络达人,在场馆设置特色农产品展示和直播专区。
科技创新馆,安排在5号馆。展示和宣传推介省各产业技术体系最新成果。
和美乡村馆,安排在6号馆。16个市分别展示乡村休闲旅游与农耕文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
新农人馆,安排在7号馆。包含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展区、农业农村领域能工巧匠暨创新创业展区,以及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展区。
省外馆,安排在8号馆。包含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展区、台湾展区、境外展区、农垦展区、团省委展区、食用菌展区、天邦集团展区等。
农业生产资料馆,安排在9号馆。展示推介种子、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资料等,本展区汇集了全球农药企业销售额前十名中的先正达、拜耳、富美实、科迪华,以及久易农业、众邦生物、华星化工、星宇化学、丰乐农化、辉隆集团银山药业、蓝田农业等近百家优秀农资企业。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实地探访中发现,首次开设的预制菜展馆受到关注。当前,安徽预制菜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本次开设的预制菜展馆给徽派预制菜一个展示的空间,同时为各地预制菜企业交流沟通搭建了一个高效平台。
专题活动干货满满
大会期间,共举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论坛、产学研对接、要素对接、团菜供应对接、名优农产品推介等20多场专题活动。
10月13日下午,在“多种粮、种好粮”发展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培松就《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主题报告,表示要做到稻米产业高质量发展,就要产销衔接,改革全产业链利益连接机制;政策配套,扶持科技源头、企业龙头;整体推进,实现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科学布局,实行用途分流、种植分区、收购分储、加工分类。论坛上,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吕修涛解读了《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的政策》,种粮大户代表、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代表、农业保险介绍人纷纷进行主题分享。
13日下午,还举行了安徽农安智慧监管平台与安徽耕云农业大模型发布会,两项“黑科技”的发布让安徽农业产业又添助力。
此外,还有皖北高端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沙龙活动、“秸秆变肉”要素对接活动等同步进行。此后几天还安排了农产品加工技术发布与对接活动、专业观众观摩对接活动等,将进一步利用此次合肥农交会的平台,增强各方面沟通,为安徽农业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于源绮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