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巴以冲突已致逾4000人死亡,加沙饮用水等必需品正在耗尽
中国向巴勒斯坦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

  这是10月15日拍摄的通向斯代罗特的道路。毗邻加沙地带的以色列南部城市斯代罗特已被封锁,通向这里的道路只允许媒体和军方进入,城中大部分居民已撤离。新华社发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巴以双方在新一轮冲突中的死亡人数已超过4000人。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5日发表声明,呼吁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立即无条件释放挟持的人质,同时呼吁以色列准许人道主义救援物资和救援人员进入加沙地带。
  【加沙局势】
  当地饮用水、电力和其他必需品正在耗尽
  古特雷斯表示,这两项人道主义呼吁的目标各自都正当合理,不应成为谈判筹码。加沙地带的饮用水、电力和其他必需品正在耗尽。联合国在埃及、约旦、以色列和约旦河西岸囤有食品、水、医疗物资和燃料等,这些物资可以在数小时内启运。联合国工作人员需要安全无阻地将物资顺利运抵加沙地带。
  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说,截至当地时间15日19时,以色列袭击加沙地带已造成2670人死亡、9600人受伤。声明说,由于居民区和通往医院的道路遭到大规模破坏,救援行动目前面临巨大困难。以色列方面的数据显示,1400余名以色列人在冲突中死亡,另有至少155人被哈马斯挟持至加沙地带。
  以色列能源部长卡茨15日表示,根据美国和以色列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共识,以方将对加沙南部开放供水,但此说法遭到巴勒斯坦方面否认。巴水务局局长马赞·戈内姆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以方说法“不属实”,并表示“即使以色列恢复供水,在加沙地带缺电状态下,水务局仍难以向当地供水”。
  据多家媒体10月16日报道称,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否认位于加沙地带南部和埃及之间的拉法口岸将短暂开放。从拉法口岸的实时画面来看,口岸加沙地带一侧聚集了大量民众,但确实仍未开放。现场实时画面还显示,加沙地带内多辆挂有联合国旗帜的油罐车等车辆曾一度朝拉法口岸驶去。但据称目前已转向加沙地带南部与以色列接壤处的凯雷姆沙洛姆商品过境口岸。
  据多家美国媒体和以色列媒体早前发布的消息,拉法口岸将从当地时间16日上午9点(北京时间下午2点)开放数小时,加沙地带的外国公民可以通过该口岸出境,同时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可以通过该口岸进入加沙。
  【各方动态】
  埃及说愿就巴以冲突主办国际及地区峰会
  黎巴嫩真主党15日发表声明说,其武装人员袭击了黎以边境的多个以方据点,并炮击了以色列哈尼塔定居点,造成多名以军伤亡。黎巴嫩军方消息人士表示,以军方随即进行还击,向黎巴嫩数个村镇发射50多枚炮弹。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联黎部队)同日发表声明说,黎以边境交火愈发激烈,一枚火箭弹落在位于黎南部纳古拉镇的联黎部队总部,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声明敦促有关各方停火。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10月15日应邀同巴西外长维埃拉通电话,双方就如何缓和巴以冲突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强调迫切需要保护平民并防止危机蔓延到地区其他国家。拉夫罗夫表示,中东和平进程的最终目标应是建立一个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与以色列和平、安全共处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埃及总统塞西15日说,埃及愿意就新一轮巴以冲突主办国际及地区峰会,以探讨巴勒斯坦问题。根据埃及总统府发表的声明,塞西当天在国家安全会议结束后表示:“除了‘两国方案’,解决巴勒斯坦问题没有其他办法。”埃及反对以色列迫使加沙人民流离失所的政策,以及任何“以牺牲邻国利益为代价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企图”。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15日到访埃及并与塞西讨论了巴以局势。布林肯在记者会上说,连接埃及和加沙地带的拉法口岸将重新开放。美国正与联合国、埃及和以色列等方面协商建立人道主义援助运输机制。布林肯同日在接受沙特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国欢迎埃及就新一轮巴以冲突主办国际峰会的想法。
  法国总统府15日发表新闻公报说,总统马克龙当天与伊朗总统莱希通电话。马克龙表示,法国反对巴以冲突“升级或扩大”,特别是在黎巴嫩。马克龙重申,必须采取一切措施避免加沙平民受到伤害,必须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法国正与联合国合作,采取措施支持在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行动。另据法国媒体报道,正在以色列访问的法国外长科隆纳15日在记者会上说,已有19名法国人在巴以冲突中死亡,另有13人下落不明。
   【中方表态】
  大国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时应客观公正
  10月16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交谈后,中国将在和平解决加沙危机方面发挥多大作用?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有多大意愿与美国合作?
  毛宁表示,上周末的时候,王毅主任和布林肯国务卿以及其他各方进行了沟通,与布林肯国务卿通电话,中方已经发布了消息,你可以查阅。毛宁说,想告诉你的是中方密切关注当前巴以紧张局势,认为当务之急是推动局势降温、停火止暴、保护平民,避免人道主义灾难。“我们认为大国在处理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时候,应当坚持客观公正,保持冷静克制。我们愿意同国际社会的有关各方一道,继续为促进和实现中东的和平稳定,发挥自己的作用,做出自己的努力。”毛宁说道。
  10月16日,中国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新闻发言人徐伟表示,为响应联合国呼吁、缓解加沙人道主义局势,中方正向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及巴民族权力机构分别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用于解决加沙地带食品、医疗、居住等急需。
  10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约同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通电话。
  阿卜杜拉希扬表示,当前中东地区形势危险,战争正在不断扩大。应尽快采取行动阻止对加沙平民的袭击,缓解加沙人道局势。伊方希望通过政治方式解决问题,愿就此同中方加强沟通。
  王毅表示,当务之急是推动局势降温,防止加沙地带出现严重人道灾难,造成更多无辜平民伤亡,进而损害地区和平局面,断送中东和平进程。行使自卫权应当遵守国际法和国际人道法,包括保障平民和被扣押人员安全。以暴制暴只能造成更大伤害,带来更严重危机。
  王毅表示,中方支持伊斯兰国家在巴勒斯坦问题上加强团结协调,发出一致声音。国际社会应当行动起来,反对任何一方伤害平民的行为。联合国特别是安理会要切实负起责任,发挥应有作用。
  王毅强调,巴以局势发展到今天地步,根本原因是巴勒斯坦人民的建国权长期遭到搁置,生存权长期不能落实,回归权长期遭到漠视。这种历史不公应当尽快结束。中国将继续站在和平公道一边,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维护自身民族权利的正义事业。 综合新华社、澎湃新闻等报道

   □相关新闻
  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国际油价波动加剧
  新一轮巴以冲突已持续超过一周,推动国际原油价格进入上升通道。纽约油价10月13日显著上涨,11月交货的纽约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上涨4.78美元,收于每桶87.69美元。未来油价走向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中东地区石油储量丰富,占世界海运石油贸易的三分之一以上,地缘政治风险急剧上升令原油市场“如坐针毡”。
  以色列军方13日要求巴勒斯坦加沙地带北部上百万居民撤往南部地区,称以军今后几天将在加沙城展开“重大”行动。原油价格当日大幅上涨。
  国际能源署日前发布的10月份原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虽然当前国际原油供应没有直接受到巴以冲突影响,但随着冲突持续,市场担忧情绪或将加剧。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石油市场面临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将自愿减产期限延长至年底等利多因素,还面临全球宏观经济指标低于预期和美国汽油交付量跌至两年来的低点等利空因素,这些因素都将对未来油价走向产生重要影响。
  与此同时,今年第四季度,石油需求会面临旅游减少和季节性库存增加的情况。国际能源署10月份原油市场月度报告显示,预计第四季度原油供应将保持相对短缺的状态,但如果沙特和俄罗斯的减产措施在明年1月取消,原油供应最终或将过剩。
  巴以冲突对周边重要产油国的影响以及这些国家的应对措施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分析人士指出,在巴以冲突持续升级的背景下,地区外溢效应逐渐显现,而这也成为影响今后一段时期国际油价走向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说,在没有其他国家参与的情况下,冲突对油价影响有限;但如果伊朗被卷入其中,油价或将大幅上涨。
  英国能源研究企业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分析师艾伦·格尔德认为,如果冲突扩大,最直接的市场影响可能是美国对伊朗出口采取更严格的制裁措施。
  美国拉皮丹能源咨询公司总裁鲍勃·麦克纳利在接受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采访时表示,如果伊朗被卷入冲突,油价可能会上涨5美元至10美元。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