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甩手”,“佛山电翰”咋那么魔性?“我每天都看打螺丝10分钟。”近日,视频博主“佛山电翰”迅速走红,因其外貌酷似演员张翰,在工厂打螺丝的视频,吸引了许多网友的关注。最近,他频频发视频介绍自己情况,在工厂兼职之余开直播意外火了,表示能让大家找到生活的小乐趣很开心。
“打螺丝视频”魔性爆火
“佛山电翰”在工厂兼职时开启了直播,凭借酷似明星张翰的发型与笑脸,夸张用力的拧螺丝动作,魔性的萨克斯音乐,意外获得高人气。连日来,“佛山电翰”在社交网络平台爆火。
从加入有趣的动作到加入表演,并且配上魔性的背景音乐,其直播间的观看人数通常都在十万以上。“佛山电翰”随即引来一大批模仿者,有夫妻俩模仿“佛山电翰”同步剥玉米的视频走红。一时间,“佛山电翰”甩手动作也出现“人传人”现象,在网络上引发全民模仿热潮。消防员版、食堂版、空姐版、交警版、中医版、编辑版……大量此类模仿视频魔性传播。有网友表示,有趣的“电翰”直播容易上瘾,“‘佛山电翰’的直播间,我进去了出不来”,也有网友认为这类视频“没啥意义”“没营养”。
“这样一个小小的动作,能让大家找到生活的小乐趣真的很开心。”对于走红,“佛山电翰”在直播间中回应,这一两个月开直播暴瘦20斤,也想降低直播频率休息一下,花时间学习沉淀一下。他认为无论是直播还是打螺丝等职业,都值得被尊重。“我们是厂里的兼职,车间是比较自由的,平时手里拧的是椅子升降器的底盘,是正常出货的,直播是允许的,不会影响实际工作。”
他还在最新视频中提醒大家,在做甩臂动作的时候,不要太用力,否则很容易扭伤或者拉伤肌肉。
“甩手舞”为何引发模仿狂潮?
看似无意义的“甩手舞”重复动作,为什么能在全网走红并引发全网模仿狂潮?采访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江苏·南京12355心理专家智库成员、南京交通技师学院思政高级讲师韩宁告诉记者,“佛山电翰”以反差视频呈现了打工者形象,给观看者以积极的情绪价值,十分“解压”。简单的动作加上动感背景音乐,很容易被二次模仿和传播。人们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动作背后存在多种心理机制。
模仿行为背后的心理机制是复杂多样的,不仅涉及到人们的社会认知、社会文化传承、自我概念塑造和情绪共鸣等方面,还与大脑中的神经基础有关。这些心理机制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地适应社会、与他人交往和传承社会文化的能力。当看到他人的某种情感表达时,我们可能会模仿这种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情感状态。这种情绪共鸣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密关系的建立。通过模仿他人的行为和动作,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信仰等,从而更好地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这种自我概念塑造过程对于我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都非常重要。从神经基础层面来看,模仿可能是大脑中多个区域和神经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镜像神经元系统在模仿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模仿可以激活我们大脑中的情感和认知区域,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的行为和意图。
另一方面,网民成为新的社交议题的参与者和网络文化的表达者,这也满足了网民的网络社交需求。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