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来义上门为陈启方老人理发。
在蚌埠市龙子湖区东升街道的两站小区,有这样一对残疾夫妇——丈夫黄来义,二级肢体残疾;妻子王艳,二级听力残疾。夫妻俩在1990年,开了一间小理发店。虽然身有残疾,可夫妇俩却为小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仅是剃头刀就用坏了20多把。用他们的话来说,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为别人撑把伞。就这样,夫妻俩用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33年,用爱心撑起一片晴朗的天空。
帮助邻居后走上公益路
黄来义少年时遭遇意外,左腿高位截肢,被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装上假肢后,日常生活十分不便;妻子王艳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需要常年佩戴助听器。
1989年的冬天,黄来义的老邻居吴大爷腿部跌断无法行走,因为无法出门,头发好久没有打理,家人找了好几个理发师,但因为要到家里单独为吴大爷理发,路远,都不愿来。黄来义看在眼里,想到曾经的自己,心里酸酸的,从此以后他自学理发,主动揽下了为吴大爷理发的活,他的技术和善举,受到了吴大爷的称赞。因为这件事,让他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邻居,能用自己的手艺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他感到十分快乐。
1990年,夫妻俩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一面镜子……对于社区里的居民收费很长时间都是2至3元,今年涨价后也不过是8至10元,同时,夫妻俩还定期上门为社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理发。做力所能及的事温暖着身边的人。
33年助人为乐不停歇
10月16日下午,记者来到两站小区,黄来义经营的理发店正在营业中。黄来义介绍,由于两站地区的人流量大为下降,妻子外出打工有一年时间了,理发店目前每天只经营半天时间,来的都是老顾客。采访中,社区居民老董前来理发,他表示:“老黄的手艺好,收费又低,我经常在这里理发。”给老董理完发,黄来义带上理发工具,又来到了药材站宿舍76岁老人陈启方家里,因为陈老行动不便,黄来义经常上门为他理发。“他总是这样帮助我,他自己腿脚也不方便,还来给我理发。”陈启方笑着说道。
只要身体还能动就会做下去
蚌埠市龙子湖区东升街道两站社区副书记李茜茜向记者介绍,两站小区属于老旧小区,居民里行动不便、独自生活的老年人居多,社区为此建立了志愿者队伍,每个月都会举办志愿活动来帮助他们。“黄来义每次都会积极参加活动,其实他自己也是属于需要帮助的人,但是他总是乐于帮助其他人。”记者了解到,在30多年的时间里,黄来义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为有需要的居民义剪。粗略算来,夫妻俩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采访中,黄来义向记者表示,这条路他会一直走下去,只要身体还能动,理发店和社区公益服务他都会一直坚持下去,这些力所能及又能帮助他人的事情,他会继续做下去。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勇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李勇
通讯员李果儿张梦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