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睡眠浅、精神恍惚……合肥退休教师王奶奶因为失眠情绪濒临崩溃,经过医生评估,导致她失眠的原因和焦虑、抑郁有关。
10月23日是重阳节,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往往面临许多健康问题,其中失眠是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导致失眠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失眠了应该如何治疗?记者邀请了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副主任医师王书为大家支招。
关键词:案例
退休教师失眠两年情绪濒临崩溃
77岁的王奶奶是合肥的一名退休教师,老伴因脑梗后遗症常年卧床。“我每天都睡得很晚,经常半夜醒来再也无法入睡。”王奶奶坦言,失眠已经困扰了她两年,导致她白天经常精神恍惚。同时,她的体重也有明显的下降。
“前来就诊时,患者的思想负担很重,情绪濒临崩溃。”王书表示,王奶奶的失眠可能与焦虑、抑郁有关,建议家属增加陪伴,并且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比如听音乐、阅读、参加老年大学、增加自己的社交活动等,帮助她放松心情、调整睡眠;另一方面,给予抗焦虑药物、物理治疗。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王奶奶的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关键词:现状
老年科门诊失眠患者占比达两成
在众多老年病当中,失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加或延长了原有疾病的诊疗时间。“相关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失眠症的发病率为20%~50%,女性高于男性。”王书表示,该院老年科门诊每年失眠症的就诊率占20%左右,且有随着年龄增长,失眠患者比例增加趋势。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眠?王书表示,失眠是指老年人在夜间无法入睡,或者入睡后易醒、早醒,导致白天精神状态不佳、疲乏无力等症状。根据失眠症状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可以分为短期失眠障碍、慢性失眠障碍、其他失眠障碍。短期失眠障碍指失眠症状时间不超过3个月,与应激、心理、环境变化有关;慢性失眠障碍指失眠症状大于3个月,并且一周至少发生3次;其他失眠障碍即不符合以上两种类型的失眠,如出现失眠症状时间在3个月以上,但一周少于3次。
关键词:原因
身体、心理等因素都会导致失眠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易出现呼吸道疾病、心脏病、关节炎等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睡眠质量。老年人往往有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导致失眠。噪音、光线、温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不健康的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习惯也可能是老年人失眠的原因。
王书表示,失眠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危害。失眠会导致老年人免疫力下降,增加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心理方面失眠会导致老年人白天精神状态不佳,加重老年人情绪低落、焦虑、抑郁、孤独感等,这些心理问题会影响他们的社交活动,甚至可能引发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关键词:治疗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心理治疗等
老年人失眠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家属和医生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了解失眠的原因、影响及治疗方法,合理运用药物、心理、物理等多种防治措施,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
失眠患者可以根据病情,请医生开具适当的药物来帮助自己入睡,如镇静催眠药。但需注意,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出现药物依赖等副作用。
此外,心理治疗是解决老年人失眠的重要手段。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等心理治疗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调整不合理的睡眠认知,减少对失眠的恐惧和焦虑。定期进行按摩、瑜伽等放松活动也能帮助老年人缓解失眠症状。
王书建议,通过改善老年人的睡眠环境,如降低噪音、做好遮光,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老年人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或过饿,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可通过与家人交流、参加社交活动等方式来放松心情。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