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9版
发布日期:
双十一大促开启,今年有啥不一样
“买一送一”更实在,拼单搭子成刚需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大促又来了!从最初的简单粗暴直接打五折,到后来的玩法加码,消费者疲态尽显。2023年,双十一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今年的双十一预售于10月24日晚开启,整个促销活动的“战线”仍然长达20多天。你的钱包准备好了吗?
   线上平台预热再起,线下柜台大多“按兵不动”
  每年的双十一,都是商家的必争之时。线上平台从10月初就开始预约活动,加购更是已持续了一周之久。相较于线上平台的热热闹闹,线下柜台则要冷静很多。
  10月23日,记者走访了南京多个综合性商场和电器卖场,发现线下门店虽然也有打折促销活动,但大部分商家的双十一大促活动尚未开始,只有小部分商家打出了促销海报进行预热。
  在位于中华第一商圈的新街口区域,各大商场都铆足了劲冲刺2023年最后一个季度的销量。在某大型综合性商场内的化妆品区域,几乎每个店家都有折扣,但真正的双十一折扣尚未开始。不少柜姐表示,柜台的双十一活动还要再等等,不可能像线上一样时间拉得那么长。“不过现在的活动力度已经很大了,早买早享受,不用一定等到节点再去购买。”
  记者走访了一圈,只有一个店家在醒目区域晒出双十一活动海报。该户商家的活动可分为满额立减、玩转积分、特权限兑等。
  线上平台风头正盛,线下柜台也不甘示弱。以一款品牌洗面奶为例,记者进行了对比,在线上、线下正装和赠品毫升数相同的情况下,线上平台的价格为300元,而柜台专享价为255元,线下反而更加划算。
   买买买“战线”拉长,多个电商“群雄逐鹿”
  从2009年11月11日开始,双十一大促举办至今,已经走过了15个年头。从天猫平台的独角戏,演变成了席卷各大电商平台的重头戏。在商务部定位2023年为“消费提振年”的背景下,今年的双十一有哪些新特点、新玩法?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各大平台双十一活动的开启时间不尽相同,但在消费者的购买习惯中,还是比较重视天猫平台的双十一开启时间。今年天猫平台的大促具体可分为三波。10月24日晚8点,正式开启平台预售;10月31日晚8点,开启现货抢购;从11月10日开始,开启狂欢日活动。
  另外,快手双十一活动10月18日就已开始预售,抖音的双十一活动则是从10月20日正式开启,整体活动周期为10月20日持续到11月11日。而小红书的双十一活动也是从10月20日开始,持续到11月12日。京东方面则宣布,10月23日晚上8点,京东的双十一活动直接现货开卖,消费者即买即得。
  多个电商平台“群雄逐鹿”,打起了价格战,从中获益的自然是消费者。现代快报记者观察到,不少商家在此次大促中,都真正做到了买一送一。从之前的送等量的小样,到现在直接送正装,跨出了改变的一大步。
  不仅如此,很多商家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价格自然也有所增长,可是此次大促,也有不少商品价格直接回到了数年前,可以说是回归初心。商家们之所以如此“简单粗暴”,是因为在过去几年,尾款、跨店满减、购物金膨胀等“烧脑游戏”消耗了太多消费者的脑力和体力,让人们觉得“爱不起”。
   网友自发求拼单,拼单搭子成大促刚需
  商家们的买一送一方案,更有利于“美眉们”拼单,于是各种拼单网帖遍布各大社交平台,大家纷纷排队等“拼友”。
  南京的白领陈女士就是拼友之一。“我在闺蜜群里已经拼成了三单,有眼霜、精华等,另外我特别想买的一款粉底液,因为没在闺蜜群里找到拼单搭子,我就发了一个网帖,没想到1天就拼成了。”陈女士坦言,“今年买一送一、送正装的机制,对拼单搭子特别友好,大家价钱平摊即可。不像往年,谁拿小样,就要稍微摊少一些钱,心里总说不过去。”
  像陈女士这样的拼单搭子还真不少。10月23日,记者用“双十一”“拼单”等关键词,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搜索,立马跳出了不少网帖。拼单的东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并不仅仅局限于美妆类产品,一些洗衣液、美食都有人拼单。为了吸引到拼单搭子,不少人都将自己的优势写进网帖。“我有120元美妆红包,到时候可以减钱”“我有88vip,可以打折”…… 现代快报记者季雨 

   □警方提醒
  “买买买”停不下来骗子也在伺机而动
  双十一即将到来,你的“钱袋子”还好吗?一不小心就参与了上千亿的大项目,大家买买买得愉快,商家卖卖卖得开心。然而骗子们也在伺机而动,打着各种幌子、花式套路“锁定”你的血汗钱。为此,江苏警方为大家准备了反诈小锦囊,快来了解学习。
  江苏警方科普,双十一抢购高峰期,网页打开慢,交易容易出现卡顿。有不法分子会冒充客服或店主,以单子出现“调单”“卡单”等说法,要求用其他办法进行转账。还有不法分子会从非法渠道获取客户的个人信息、快递单信息等,然后冒充快递员提前联系消费者,声称包裹丢失,要给予赔偿,然后诱骗客户填写银行卡账号和密码。
  另外,在双十一期间,部分商家趁机以次充好、以旧翻新或者大量销售高仿造假产品,严重侵害消费者和相关企业合法权益。在购买前,要仔细查看物品商标,保存好网购凭据、单号等。
  江苏警方还提醒网友,谨慎点击红包链接,如果不小心点击了链接,应该立即关闭手机网络,并及时修改重要账户密码,然后通过安全软件查杀木马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