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演唱会依然火热。今年以来,五月天、刘若英、梁静茹、伍佰、任贤齐、TFboys等明星纷纷开唱,掀起一波波热潮。“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花500买伍佰的票唱500给伍佰听”等热搜层出不穷。接下来,还有不少演唱会将开唱,有场馆已排期到2025年……演唱会井喷式爆发背后,是治愈,是情怀,更是压抑已久的需求释放带来的化学反应,但随之而来的,也有“抢不到票”“强实名制走样”“歌手状态不佳”“歌迷现场喊退票”等乱象。火爆背后,呈现出哪些新变化?当演唱会热进入下半场,又如何让流量成为城市的“留量”?
从追星到追求“疗愈”演唱会成集体狂欢
“抢不到,根本抢不到。”刚过去的这个周末,伍佰在重庆开唱,市民胡丽莎是伍佰的老粉,特别想去参加“大合唱”。遗憾的是,她两场都没抢到票,哪怕之前做了再多攻略,“反而是我朋友,一个路人粉抢到了。”
越来越多“路人粉”走进演唱会现场,这是今年的新现象。他们往往不追星,只为享受氛围。“三年没看演唱会了,这次在家门口,无论如何都要安排起,主打一个快乐。”看完五月天的演唱会的陈晗说。
广州观众郑小琳一个月看了三场演唱会。“真的很解压。”她说,走进场馆时,看到盛装打扮来看演唱会的人群,以及大家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就觉得“当下真好”,瞬间忘记所有烦恼。而在现场,也会有某句歌词让自己胸口如同被击中,“共鸣感格外强烈”。
快乐、治愈,成了看演唱会的高频词。演唱会上的众人群嗨,能够带来短暂的情绪释放,即便不追星,人们也可以在这里得到疗愈。一定程度上来说,看演唱会,已经逐渐从粉丝群体的内部狂欢,变成大众参与的集体狂欢。
对此,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杨永丰解释为:这是三年疫情后,人们对大型文娱活动市场需求集中释放后的必然结果。“此前,人们被限制在狭小的家庭或单位空间,对内心情感和群体联结有一种焦渴,更需要类似演唱会的休闲方式来释放排解。”
市场也捕捉到了大众这一心理。今年以来,全国各地演出场馆加大演出场次,密集到“无缝衔接”。
观众直呼“翻车现场”演唱会负面评价频出
火爆的同时,也滋生出一些乱象。下半年以来,不少演唱会负面消息和评论频上热搜。譬如“黄牛”炒作票价现象,杨永丰认为,不少演唱会的票证管理存在无序失序现象,“黄牛”的出现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更是直接引起市场的混乱。演唱会受众中青少年居多,大家的安全意识较为缺乏,情绪容易激动,加之主办方安保机制不完善、权责不明等,容易让现场失控。
另一边,是部分演唱会质量引发网友质疑。梁静茹南京演唱会上,不止一位观众称遇到“柱子票”,位置被占用;杨千嬅厦门演唱会,580元门票座椅脏到歌迷不敢坐;周杰伦天津演唱会现场疑似被困道具中20分钟;海南“天后之夜”演唱会,观众吐槽“歌听不清楚、音响效果差”……对此,杨永丰表示,演出场次多、任务重,高强度的“特种兵”式演出后,歌手难免出现状态不佳等情况;主办方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或追求场面,对嘉宾的状态缺乏把控,忽略了观众感受;场馆设备维护不力,座位安排不合理,也让效果打折扣。
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如何让流量变城市“留量”
虽存在一系列现实问题,但不得不承认,演唱会的密集举办为城市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人气和消费力。
据中演协对今年一季度的观察,演唱会票务销售新趋势之一,就是跨城购票观演的消费者比例大幅提升,平均跨城观演率超50%。业内人士认为,比起单纯的旅游,演唱会吸引来的消费更有“含金量”。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五月天重庆演唱会前后,重庆酒店、餐饮等浏览量快速上涨,奥体中心周边酒店一房难求;TFboys西安演唱会门票收入3576万元,直接带动4.16亿元的旅游收入;饿了么数据显示,10月12日周杰伦上海演唱会当天,上海夜宵外卖量日环比增长24%。
据了解,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其中就提到,要促进文娱体育会展消费。2023年开始倒计时,但演唱会的火热仍在持续,有的热门演出场馆已排期到了2025年。
接下来演唱会该如何健康有序发展,真正将流量变城市“留量”?首先是要保障安全。杨永丰表示,地方政府要对可能引发影响安全稳定的问题,进行先期预测和应对,警企、警民密切协作,真正建立起从源头上有效发现、预防和减少隐患问题的机制性安全管理措施。
其次,主办方要加强票务管理。杨永丰建议,大型演唱会实行实名购票和实名入场制度,建立退票机制。还要堵塞政策漏洞,挤压“黄牛”炒票空间,让“强实名”有名有实,真正解决演唱会买票难问题。引导粉丝群体树立正确价值观,培养健康的追星文化。
“这波快节奏和高热度过后,演唱会市场会慢慢趋于平稳。”杨永丰认为,未来,演唱会应结合地方特色,推动“民生+文化演出+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演唱会产业链,将其带来的巨大人流延伸到景区、酒店、餐饮、购物等整条文化旅游消费链,充分释放演唱会经济的“溢出效应”。
据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