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首次由3艘船保障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踏上征程
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效果图来了
  11月1日上午,由自然资源部组织的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搭乘3艘船出发,踏上为期5个多月的科考征程。本次考察最突出亮点是建设罗斯海新站。新站是我国在南极的第5个考察站,是继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3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副主任龙威介绍,我国南极科考任务首次由3艘船保障,“雪龙”号和“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国内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
  本次科考内容丰富。中国第4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张北辰表示,考察队将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依托“雪龙”号和“雪龙2”号船分别在东南极普里兹湾、宇航员海,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及南极半岛邻近海域开展生物生态、水体环境、沉积环境、大气环境及污染物分布综合调查监测。
  同时,考察队将依托昆仑站、中山站、长城站开展生态系统、近岸海洋环境、土壤环境、地质环境、大气环境、雪冰环境、空间环境综合调查监测,深入研究南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我国第5个南极考察站长啥样?央视1日披露了新考察站的效果图。新站主体设计为南十字星座造型,设计理念源自中国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使用的南十字星座导航;建成后,将继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之后,成为我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建筑面积达到5244平方米,预计可接待度夏考察人员80人,越冬考察人员30人。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中国极地研究所)党委书记孙波介绍,罗斯海西海岸是南极洲气候环境最为恶劣的区域之一,建设新科考站面临重重挑战,为此,考察队专门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 综合新华社、央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