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5版
发布日期:
安徽省科技馆老馆昨天闭馆
位于滨湖新区的新馆正在试运行

  →安徽省科技馆新馆的巨大球屏。

  “安徽省科技馆老馆自即日起闭馆”!11月2日,记者来到位于合肥高新区天乐路上的安徽省科技馆老馆,发现该馆大门紧闭,门口张贴着一张闭馆公告,宣告陪伴着市民朋友们24年的安徽省科技馆老馆正式退出。与此同时,经过前期的压力测试,位于滨湖新区的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开放试运行,本周末起为第三周试运行,正式开馆时间以官方发布为准。
  承载记忆的老馆正式闭馆
  位于合肥高新区天乐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三角楼”科技馆,是许多人学生时代必“打卡”的地方,曾给很多人留下美好的回忆。
  1999年9月28日,安徽省科技馆正式开馆。彼时,全国第一辆科普大篷车从这里驶出,该馆常年坚持义务讲解,举行科普讲座。
  在陪伴大家24年的时间里,省科技馆老馆先后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等。
  24年来,“蒲公英科学营”“科技馆里说科学”等馆内馆外、线上线下各类科普活动累计服务公众超千万人次;多个展品荣获研发领域“首”字称号,为中国科协、中国科技馆和其他40余家兄弟科技馆研制展品共计3300余件。
  “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当时是小学组织春游。后来有了孩子,还经常带孩子去参观,真的是满满的回忆。”听到安徽省科技馆老馆要闭馆的消息后,市民陈女士大为感慨。
  而市民李女士在听到闭馆消息后,感到十分舍不得,“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带娃先去大蜀山,到天乐公园喂鸽子,再去省科技馆,陪伴了我和孩子五六年了,好舍不得啊。”
  老馆暂无新规划,需等相关部门通知
  11月2日,记者来到了安徽省科技馆老馆,发现场馆大门紧闭,一张红色的闭馆公告摆放在门前。“今天开始正式闭馆了,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大部分已经去滨湖的新馆了,只留下了几位值班的工作人员。”科技馆老馆物业管理员告诉记者。
  走进“三角楼”大厅内,记者看到一侧9月底张贴的“厨房里的科学”活动信息还没撤掉,而另一侧还摆放着“‘相逢二四载奋进新征程’安徽省科技馆开放24周年特别活动”海报。往里走,另一侧的科学秀场和机器人表演舞台还留有部分设施,但可移动的设备已经基本清空,整个一楼灯光关闭。
  “我也听说老馆要闭馆了,今天特意带孩子过来合个影留念一下。”记者在老馆内遇到了两位来参观的市民,“不知道以后老馆会用来干什么,建议改造成适合孩子开展课外活动的场所。”
  记者带着市民的疑问询问了科技馆老馆的物业人员,其表示过几天这里的物业服务将终止,未来场地将交还给相关部门。当天下午,安徽省科技馆工作人员表示,老馆永久闭馆,至于老馆下一步有何规划还要等相关部门通知。
  科普人群覆盖全年龄段
  11月2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滨湖新区环湖北路与香港路交口的安徽省科技馆新馆,从外观来看,新馆呈现出异形钻石面复杂造型,科技感满满。
  走进新馆一楼,一个巨大的球屏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这是由将近1300块LED球形透明屏幕组成的,内部是一个球幕影院,二楼有入口可以进去。”
  新馆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球屏就是球幕影院的外壳,日常呈现出点亮的状态,直径为28.5米,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LED球形透明屏。球屏的对面则是安徽省科技馆新馆的IP形象——奇奇,面部为LED柔性屏幕,可以进行一些动态表情的演绎。
  据了解,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共设置9个常设展厅、1个科学秀场、1个临时展厅,展品总数627个,常设展厅面积约1.7万平方米。一楼设置了科学征程、科技强国两个主题展厅,二楼设置减碳之路、健康之本、童趣乐园三大展厅,三楼设置天地探秘、数字探梦、量子探微、科创探趣四大展厅,科普人群覆盖全年龄段。
  新展品体验感十足
  在一楼的科学征程展厅,记者看到了两辆各具特色的自行车,其中一台可以进行360度的运动,另一台则是方轮自行车。“在大家的认知中,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其实方轮自行车也可以在特定的路面上运动。”工作人员表示,这样的展品通过互动体验的形式,拓宽了观众的知识面,具有很好的科普效果。
  龙卷风是什么样的?许多人只在网络上见过一些影像,而在新馆的龙卷风演示区域,你只需要按下按钮,就能零距离看到具象的龙卷风。原来,这个装置的底部是雾化器,上方有排风扇,在侧风的压力下,可以逐渐形成龙卷风。此外,该展厅内还有世界上第一台内燃汽车奔驰一号、爱迪生灯泡实验、华龙一号核电机组等展品。
  随后,记者来到科技强国展厅,在这个展厅内,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赠予的鹰击-6反舰导弹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这是一枚已经退役的鹰击-6反舰导弹,原本是在老馆展出的,新馆建成后就运了过来。”该工作人员表示,鹰击-6反舰导弹是我国自主研制的反舰导弹,具有射程远、命中率高等特点,也是大国实力的彰显。此外,新馆内还有一些展品来自老馆,但数这个展品最有代表性。
  本周末起第三周试运行
  “水的旅行”,通过游戏互动,让孩子们感受水的千姿百态;“小蚂蚁大力量”,以绘本的形式满足孩子们对世界的好奇;“消失的伙伴”,展示了目前地球上已知灭绝的动植物模型……二楼的童趣乐园展厅是小观众们最爱的区域,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他们了解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随后,记者来到了三楼,在天地探秘展厅看到了“天和”核心舱模型。“我们可以进入到模型内部,了解航天员在太空的生活环境。这里是卫生间,这里是休息的地方。”该工作人员介绍说,“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发射的首个舱段,也是整个空间站的核心枢纽,能够联通各个飞行器,助力空间站成功建造,构筑浩瀚苍穹中的“太空家园”。
  “这块区域展示的是量子科技在生活方面的一些应用。”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9年12月30日,全球首个小型化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与“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成功完成星地对接。在安徽省科技馆新馆楼顶,也有同样的一台小型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条件允许的夜晚可以与“墨子号”进行实时对接,获取真实的量子密钥。
  据了解,新馆的各展区十分注重将科学与艺术融合,关注公众体验感,让公众在体验科学乐趣的同时,尽享科学艺术融合之美。今年10月22日起,安徽省科技馆新馆每周六、周日、周一开放试运行,本周末起为第三周试运行,正式开馆时间以官方发布为准。
  新安晚报 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 姚一鸣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