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街头手艺人
□六安 汪云寿
  早起晨练,路过菜市场转角处,瞧见不少人聚拢在一片摊位前,热火朝天地在议论着什么。好奇心促使我近前观望,原来,这是社区、物业为方便居民生活所需新设置的以小修小补为主的一处临时摊点。这久违的人间烟火气回归,让人们欢欣不已。
  他们是小城街头手艺人,磨剪子、修鞋的、缝补的、修车的、配钥匙的……曾经,没有门面房,也没有招牌,小巷墙边、他人门店的屋檐下就是他们的摊位。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姓名,前来光顾其生意的人多以“师傅”来称呼他们。
  来自颍上县的周师傅,年近花甲,身体硬朗。他的摊位修理项目多而杂。一辆机动三轮车和车上一些工具配件就是他的全部家当。车上挂着红底白字的广告牌格外醒目:修锁、换锁、开锁、配钥匙,修车、充电、补胎。广告牌上还标明服务承诺:可上门服务,随叫随到。
  据悉,周师傅原是乡镇一家农机厂退休职工。眼下,是陪读高中的孙子来到此地的。闲着也是闲着,重操旧业一是给孙子攒点学费,二是也给自己添点乐趣。
  紧邻周师傅摊点的刘师傅,则是一位白铁匠。祖上都是靠叮叮当当敲打薄铁为营生。别看刘师傅个子不高,背还有点驼,但人心地特别善良,一手绝活儿让人赞叹。你随便给他一块薄铁皮,他就能给你打出一个你想要的水壶儿,盛茶叶的茶筒来,且造型别致精巧耐用。难得的是刘师傅的一片爱心。对有需求但行动不方便的居民,一个电话,刘师傅便带上工具箱提供上门服务。为了区区几十元钱,不辞辛劳不厌其烦忙前跑后,让人暗暗佩服他的一诺千金,也感叹他挣钱的不易。
  缝纫、扦裤边,修锁、配钥匙,充气、补车胎……家门口的自由市场上应有尽有,在手艺人看来,那是一个营生,在小城居民眼里,这些匠心传承,把手艺做到极致的小众群体,是那么可亲可敬;活跃在社会底层的他们,用辛勤的劳动,方便了别人,也为自己创造了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