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安徽疾控提醒
11月重点预防这些传染病
  进入深秋季节,天气日渐寒冷,早晚温差大,呼吸道传染病和部分肠道传染病多发。日前,安徽省疾控中心发布提醒,广大居民要重点预防流行性感冒、肺炎支原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水痘、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发生。
  肺炎支原体感染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直接接触和飞沫方式传播。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咳嗽较为剧烈(类似百日咳样咳嗽),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等症状。
  在预防方面,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口密集,空气流通不佳的公共场所。若必须前往,佩戴口罩。儿童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时应尽量居家休息,如出现发热伴有剧烈咳嗽或久咳不愈,应及早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流感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方式传播,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特点。
  疾控专家提醒,市民如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及时居家隔离、就诊治疗,不带病上课或上班。学校、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要规范开展晨(午)检和因病缺勤缺课登记制度,做好健康教育工作。发现患病学生,要及时通知家长带离学校就诊治疗,防止疫情传播。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保持低水平流行态势,但病毒并未消失,公众仍应适当做好个人防护。
  根据国家最新要求,建议对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实施针对性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补齐免疫差距,筑牢免疫屏障。如果出现发热、干咳、乏力、咽喉疼痛等症状,不带病上课或者上班,尽量避免与他人接触。
  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原发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经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被污染的用具传播,多见于儿童。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10天左右自愈。
  需要注意的是,学校一旦发现水痘病例,应立刻通知家长带离校园并就医;落实晨(午)检制度,因病缺勤缺课登记报告工作;教室内经常开窗换气,保持空气流通,对教室环境、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表进行消毒。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每年10月到次年3月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高发期,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场所是高发场所。
  疾控专家提醒,如果在学校等集体单位中,有学生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老师应立即向校医报告,配合校医对呕吐物进行规范处理,并及时通知家长将疑似患病学生送至医院就诊。当有患者呕吐或排泄时,可使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等)对呕吐物或粪便及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进行消毒。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易在托幼机构和学校等集体场所暴发。
  在预防方面,儿童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前往医疗机构就诊,确诊手足口病居家治疗期间,避免外出和接触其他儿童。目前我国唯一用于预防手足口病的疫苗为EV-71灭活疫苗,该疫苗可有效降低EV-71感染导致的重症和死亡风险,推荐6月龄~5岁儿童尽早接种。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叶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