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及之前,《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扫毒2》《无双》等犯罪动作题材港片都曾轻松取得超10亿元的票房,业内外都认为警匪题材港片越来越稳。然而观众的审美口味是善变又捉摸不定的,从去年开始,即使《神探大战》《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断网》《风再起时》《别叫我“赌神”》《困兽》等影片依旧在创新,动作场面越来越大,仍然未能燃起观众的观影情绪。
港片再折戟
截至11月8日,彭发执导,钟汉良、吴镇宇、张兆辉领衔主演的电影《困兽》,上映13天票房只有1989万元。作为类型风格鲜明、商业元素饱满的警匪动作片,影片的口碑和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也可以算作今年票房再度失利的一部港片。
《困兽》的故事结构是比较典型的警匪港片叙事,是传统警匪港片中犯罪、复仇、肉搏、飙车、枪战、赌博千术、兄弟情等元素的再度排列组合。影片故事大框架是:千禧年前后,虎城动荡不安,以“四爷”为代表的黑恶势力与贪腐官员左君哲互相勾结,试图趁娱乐市场开放之机浑水摸鱼争夺经营权,左君哲与多年的兄弟警察江文峰反目成仇,江文峰肩负妹妹被杀的私仇与铲除腐败的正义职责,惊心动魄追凶,最后在机场大战中终结大反派。电影频道对《困兽》的评价是影片集齐了“好兄弟相爱相杀”“总有牺牲的女性”“戏不够,枪战凑”“无辜年轻人最早下线”“总有路人被绑架”等创作套路。
观众对这部影片不买账的原因是,影片元素虽丰富但剧情逻辑漏洞多,人物刻画僵硬无魅力,动作戏注水,电影在套路创作之上未能呈现出亮眼的创新点,甚至创作水平严重下滑。比如,电影剧情推动很僵化,最终结局还要靠左君哲“反水”黑老大,机场追凶才得以实现,正派一边被弱化得毫无战斗力;“兄弟反目”中,所谓兄弟深厚的友谊并没有刻画;片中除了被迫害的工具人女性,正反派人物刻画都不够精准,男主角作为警察在很多地方失职,左君哲的反派人物动机不清晰;警匪港片全套动作戏都有,但很水,子弹永远绕着主角们走;不走法律程序私刑火并除掉大反派等。仔细看会发现,港片引以为豪的这些传统商业元素运用,与当下观众的审美诉求相去甚远。
相似的故事
除了《困兽》,今年上映的港片还有《扫毒3:人在天涯》《毒舌律师》《暗杀风暴》《断网》《风再起时》《别叫我“赌神”》《野蛮人入侵》《流水落花》等。其中票房最高的是古天乐、郭富城、刘青云主演的《扫毒3:人在天涯》,票房2.84亿元。黄子华、谢君豪主演的《毒舌律师》票房1.87亿元,而古天乐、张智霖、吴镇宇主演的《暗杀风暴》票房8000万元,郭富城、林家栋、任达华主演的《断网》票房6400万元,梁朝伟、郭富城联手主演的《风再起时》票房只有4900万元,周润发主演的《别叫我赌神》票房仅4000万元。
《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都是在暑期档上映的强类型商业化港片,票房完全落后同档期内地同体量影片。《别叫我“赌神”》是传统的浪子回头港式剧情片。这些影片在类型片范畴内都有创新点,并非死守着传统题材。《暗杀风暴》改编自周浩晖的小说,是港式警匪片+内地悬疑IP的全新尝试。《断网》是港式警匪片+网络安全的新颖主题。《风再起时》是香港枭雄传记电影的新拍法、新尝试。但这种进化又始终困于港式类型片模式内,无法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
以《扫毒3:人在天涯》为例,影片算得上是大制作,内容上确实有叙事空间的拓展、新元素的杂糅,但最终还是落脚到警匪片的固有表达上,格局和深度上没有突破。影片跟前两部不同,剧组花巨资搭建了东南亚村寨与场景,警察与毒贩不再只穿梭于高楼大厦间飙车,由观众熟悉的港式城市风情拓展到东南亚犯罪剧情现场。这种创作思路其实很入潮流,《消失的她》《孤注一掷》都有类似内容,且取得了票房的成功。新作延续了前两部的故事、人物构架,也采用三个男主的人物关系,但只剩关系,不再有第一部《扫毒》中动人的复杂情感描述。电影把警匪智斗、黑恶势力互相残杀、警察卧底、枪战飙车、地空飞机大炮大战、爱情等所有元素都装进一个故事里,但剧本像AI写的,原本经典警匪黑帮片中卧底警察的身份认同和痛苦纠葛、邪恶但又有人性闪光点的复杂反派人物等都没有了,观众失去了情感落脚点。《扫毒3:人在天涯》的票房连《消失的她》《孤注一掷》的零头都不够,关键因素是前者完全没有平民视角,只具有高度凝练的商业元素的爆米花爽感属性,缺乏“情绪”价值。
近年的港片中,古天乐、刘德华、郭富城、刘青云、吴镇宇、林家栋、任达华、梁家辉、张智霖、张家辉等演员,在各种警匪片中自由组合、混合搭档,不停切换卧底警察、黑帮大佬等角色身份,他们演不腻,观众也看腻了。几位中生代男演员一直在演绎相似的故事,容易给观众造成到底看没看过影片的混乱和困惑。
跌入“舒适圈”
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电影迎来大片时代,许冠杰主演的电影《最佳拍档》成为香港电影史上首部票房突破2000万港元的电影。商业大片模式开启后,大家耳熟能详的《英雄本色》《福星高照》《警察故事》《赌神》《逃学威龙》等不同类型风格的作品纷纷面世。涵盖警匪、黑帮、武侠等类型的动作片,比如《A计划》《警察故事》《英雄本色》《龙虎风云》《黄飞鸿》《笑傲江湖》等风靡亚洲影市。强类型大片繁荣之余,《秋天的童话》《倾城之恋》《胭脂扣》《重庆森林》《阿飞正传》等大批引领电影艺术探索的影片也涌现。然而2000年以后,港片票房严重衰落,年度最高影片票房甚至从上世纪90年代的5000多万港元,不断跌落到2000多万港元,2004年上映的《功夫》的票房纪录,12年后才被《寒战2》打破,本土票房全被引进好莱坞大片吃掉。去年的科幻类型片《明日战记》票房刚刚突破8000万港元,今年的剧情片《毒舌律师》票房才正式破亿,创香港本土电影最高票房纪录。港片在商业类型片创作上不断地重复自我,导致观众审美疲劳。
能在无剧本情况下20多天套拍完成《东成西就》的香港电影人,最拿手的技艺就是高速高效的电影制作方式。这种创制传统,如今依旧体现在邱礼涛等名导身上。邱礼涛做过各种电影工种,执导过80多部影片,涵盖警匪片、喜剧片、恐怖片、爱情片等各类型,出手快、作品质量稳定,被称为导演中的“救火队员”。今年7月至9月,他执导的《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绝地追击》《莫斯科行动》四部影片集中上映。这些影片的最大看点都是枪战、飙车、爆炸、近身肉搏、街头喋血等动作戏,这些都是港片电影工业中的核心制作经验。
然而,也正是太过依赖核心技能,从《扫毒3:人在天涯》《暗杀风暴》《断网》《风再起时》到去年的《神探大战》《边缘行者》以及更早的《反贪风暴》系列等商业大片,其实都在港片创作的舒适圈内。剧情主题跳不出警匪、反贪、扫毒、打黑等,主演则是固定的几位中生代男演员来回搭配组合,而电影中的枪战、肉搏、飙车、爆炸等动作场面,对很多观众来说其实大同小异,不管是炸一座楼还是炸掉整座城,不管是用AK47还是派出直升机对轰,不断升级场面的动作戏,依旧是爆米花动作戏。
2021年及以前的《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扫毒2》《无双》都能取得超10亿元的票房,而不断有限创新的《边缘行者》《神探大战》《反贪5》以及今年的新片,其实还是在熟悉的演员、套路化的剧情、很难创新突破的动作场面、固定的题材内辗转腾挪,有新内容,但没有很新的视角,票房也爆不起来。任何类型片都无法长久卖座,类型片固化之后需要在保持优势之余有新视角、新表达,在议题表达上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才可以。当下的内地观影市场更关注影片是否聚焦社会现实问题,能引发共鸣和情绪共振,港式警匪片或许需要改变思路、视角重新出发。
《还是觉得你最好》《窄路微尘》《正义回廊》《巨星养成记》《毒舌律师》等回归香港本土情怀的电影,口碑都很不错,也证明港片整体上有很强的内生动力和无限可能。香港正涌现出很多电影新人,相信反应迅速、快消高产、求变的港式警匪类型片,或许很快迎来更多新可能,留住观众。
据《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