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3版
发布日期:
人工智能安全 现在真的要应对了
  日前,为期两天的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在英国布莱奇利园举行。美国、中国、日本、印度等28个国家和欧盟共同签署了《布莱奇利宣言》,同意通过国际合作,建立人工智能(AI)监管方法。
  宣言呼吁
  《宣言》指出,人工智能带来巨大机遇,有潜力增强人类福祉、和平和繁荣,并已部署在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但同时人工智能也带来重大潜在风险。《宣言》强调,人工智能的许多风险本质上是国际性的,因此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与会国家和地区同意协力打造一个具有国际包容性的前沿人工智能安全科学研究网络,以对尚未完全了解的人工智能风险和能力加深理解。
  《宣言》引发国际社会关注。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宣言》呼吁以“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方式利用人工智能,是首个此类全球承诺。据《南华早报》报道,《宣言》提出双管齐下的议程:重点确定各国共同关心的AI技术风险,对其形成科学认知的同时,推动跨国政策形成以降低风险。
  安全风险
  1984年上映的美国科幻动作片《终结者》就讲述了未来世界被机器人统治的风险故事。
  这种风险似乎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有迹可循。将一张“神奇贴纸”贴在脸上,就能让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出现误判,毫无防备地为陌生人打开大门;把这张“贴纸”放在眼镜上对准手机,就能解锁其人脸识别系统,获取用
  户信息如入无人之境……
  今年,全世界都目睹的一个现象是,自ChatGPT问世以来,其训练了几个月的性能提升比过去几年迭代得都要快,但这也意味着人工智能正在以空前的速度产生风险。
  一个美军分享的例子,更能说明人们对这种现实风险的担忧:美国一架装载有人工智能系统的无人机在收到了最初指令后,再接受指挥员的后续指令时,做出判断,这些指令不利于第一条指令的执行,进而认定发出指令的指挥员不利于指令的执行,所以决定袭击指挥员。
  “人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人工智能的风险问题。人工智能技术历史上历经几轮热潮,受益于大数据、算力等领域的突破,此轮人工智能发展浪潮最显著的特点是研发、应用和落地速度非常快,这就给平衡安全与发展的有效治理带来巨大挑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科技与网络安全研究所研究员李艳表示,最初,对人工智能风险的预判和管控主要聚焦于军事领域,如无人操作系统、无人指挥系统。随着ChatGPT等通用式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愈加广泛,其风险也不再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持续成为国际热点,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国际竞争与规则制定牵动多方。在全球热议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背景下,英国借此时机召开峰会,其意有三:一是顺应国际大势,回应国际关切;二是搭建国际平台,彰显国家作为;三是成为未来国际合作重要贡献方和“斡旋者”。
  国际合作
  英国科学、创新和技术部大臣米歇尔·多内兰表示,此次峰会为围绕人工智能相关风险的全球讨论奠定了基础,也让国际社会意识到,必须加深对人工智能相关风险的理解并采取应对举措。
  “英国脱欧后,加大了对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开发了许多底层技术和数据架构,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迅速。”北京理工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研究员裴轶说,这为英国举办此次人工智能安全峰会提供重要支撑。
  为应对人工智能安全领域的风险,各国已纷纷展开行动。
  10月30日,法国、德国、意大利三国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高级别会议并发表联合公报称,法德意三国正在制定人工智能战略愿景,商讨欧洲的联合项目和额外投资,并通过出台人工智能监管法规来管控风险。9月底,美国国家安全局宣布成立人工智能安全中心,负责监督美国国防和情报部门人工智能能力的开发和整合。6月,欧盟推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提出更高的透明度要求。同月,英国首相苏纳克在访美期间和美国总统拜登发表《大西洋宣言》,同意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强合作。
  在今年的联合国大会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是一个新兴的热门议题。7月18日,联合国安理会举行主题为“人工智能给国际和平与安全带来的机遇与风险”高级别公开会。这是安理会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首次人工智能会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称,人工智能正在多领域发挥作用,但它也可能被怀有恶意的人使用,包括将其用于恐怖主义、煽动仇恨和暴力等。他说,联合国的人工智能监管机构应当规范、监督和执行人工智能规则,监管方式与其他机构监管航空、气候和核能的方式大致相同。
  此外,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问题建议书》,积极思考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实施。同年,二十国集团(G20)发布《G20人工智能原则》,强调人工智能的伦理和社会责任。2018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人工智能的伦理准则》,强调人工智能的应用必须符合人类价值观和伦理原则,并建议采取措施加强人工智能的监管和透明度,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中国方案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吴朝晖率团参会并在峰会开幕式上发表讲话。中方指出,此次峰会为各国提供了人工智能安全与国际治理议题的重要对话平台与交流合作机会。人工智能治理攸关全人类命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发展人工智能,应当积极倡导以人为本,智能向善,加强技术风险管控,并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鼓励各方协同共治,增强发展中国家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不断弥合智能鸿沟和治理能力差距。与会期间,中国代表团参与人工智能安全等问题讨论,积极宣介中方提出的《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并与相关国家开展双边会谈。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致力于提升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可控性、公平性。早在2021年12月,中国就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第六次审议大会提交《中国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2022年11月,中国又向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缔约国大会提交了《中国关于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立场文件》。这些主张坚持维护人类福祉,坚守公平正义,体现了大国责任担当,为解决全球人工智能治理难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日前,中方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就各方普遍关切的人工智能发展与治理问题给出建设性解决思路,为人工智能相关国际讨论和规则制定提供了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