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让人秒懂的《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
□合肥 许辉
  津津有味地读罢刘杰先生的新著《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我似乎立刻就知道什么是特写、什么样的特写才是好的特写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本新闻学专著的最大成功之处,即让读者秒懂作者要讲什么、在讲什么和讲了什么。
  举个例子来说罢。《庄子·山木》里有一段文字:“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
  这段文字,译释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阳子到宋国去,住宿在一家客店里。客店老板有两个小妾,其中一个长得好看,另一个长得难看,长得难看的地位尊显而长得好看的却地位低下。阳子问这其中的原因,客店老板说:‘好看的是她自认为好看,我不觉得她哪里好看;难看的是她自认为难看,我不知道她哪里难看。’阳子说:‘学生们记住了噢!品行好又能舍弃自夸的举动,到哪里不讨人喜欢呢!’”
  套用从本书中刚学到的知识,从文体角度看,这段文字不仅是一篇特写,还是一篇人物特写,还是一篇有特定时代背景的人物特写,还是一篇现场感很强的人物特写,还是一篇带对话特征的特写,还是一篇道德立场鲜明的人物特写,这都是本书带给我的联想、引申和启发。虽然我的理解有可能不严谨,甚至有偏颇,但毫无疑问,从一个不专业的读者的角度看,我从这本专业书里立竿见影地学到了让我难忘的知识。
  《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的内容和思路,远比我断章取义的内容和逻辑丰富且立体。本书约略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特写的前世与今生,第二部分讲述古今特写短篇的题材和种类,第三部分通过比较看特写短篇的特点和要求,第四部分分析古今特写短篇的手法和创新。拿第二部分特写的题材和种类来说,又可细分为人物特写、事件特写、工作特写、会议特写、时令与节庆特写、情景特写,等等。我前文引用的《庄子·山木》的文字,就是在阅读此章内容时产生的联想,大致上做一个套用,自感至少在形式上是恰切的,这大概就叫学以致用吧。
  常规性的写作者是很难写出《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这样的专著的,因为作者至少要有数十年中国权威媒体一线新闻实战的厚实经验,要有数十年贴近社会现实、对纪实文学一以贯之的热爱、钻研和写作积累,要有数十年对中国古代纪实类文体的苦读与搜梳,要有高校新闻学院专业教学实践的训练与熏陶,且不说做任何专业研究和实战近战都必须具备的勤奋、灵性和聪慧了。当然,我不是说不能,只是说很难。没有上述几方面的长期积累、涵养和提升,是很不容易做到行文时的游刃有余、选材时的分寸有度和评述时的拿捏得体的。
  《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是刘杰先生“国学与新闻写作”系列专著的第三本。该套丛书的一大特色是国学,即借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相类文本的主题、内容、语言、形式等,来观照和丰富当代话语体系中的特写这一文体形式。以前我们说这是古为今用,现在我们说这同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典籍蕴含极其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极具个性的文化思维特征。这种转化和发展不仅是思想的、道德的、价值观的,也是语言的、文体的、形式的,还是思维方式的;不仅是文史哲的、新闻学的、社会学的,还是方方面面的。“国学与新闻写作”系列正是在这一方面,做了十分有意义和有意味的成功尝试。
  我与刘杰先生友好数十年,不断地从他的言谈举止中汲取做人、做事的营养。这套丛书的出版,也更加强化了我对刘杰先生的一贯认知。“国学与新闻写作”系列现在已出版三本,前两种分别是《怎样写活人物》和《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纪事》,三本书各呈特色。但细细研读便可发现,比起前两种来,这本《人民日报记者怎样写特写》分类更明确,条理更清楚,内在逻辑更彰显,例举的边界更明晰。这说明作者的著述意识进一步自觉,建构能力进一步升华,整合多类型知识的才华进一步彰显。因此,虽然不知刘杰先生下一本书是什么专题,但在我的内心里,已经是十分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