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走进运城,听包公“盐政故事”
“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再度启动
  山西运城古称河东,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立起来的城市,史称“盐运专城”。北宋时,包公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主持过河东盐政工作。11月15日到17日,“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再度开展,走进运城,探访包公的“盐政故事”,发扬包公文化。
   包公和“盐运之城”渊源深厚
  盐在古代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历朝历代都将其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据史书记载,唐朝时,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时,更是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基于盐的重要性,在封建社会管理盐务的,大多是一些朝廷重臣。
  北宋时,廉吏包拯曾以三司户部副使的身份兼任“巡盐御使”,主持河东盐政长达五年之久。由于他废除旧盐务管理体制,改革利益分配办法,给“行商”和“坐商”更多的利益空间,又给朝廷增加了财赋,受到朝廷和盐商的称赞。据史料记载,后人感其政绩,还专门给他立了一座石碑,以示纪念。
  此次“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团将前往位于运城市盐湖区盐池北岸的河东盐业博物馆。这是我国唯一保存良好的盐神庙,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这座盐神庙有很多与盐有关的故事,其中包括包拯运城变盐法的故事。
  “我从包公家乡来”走遍大江南北
  合肥是包公的家乡,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为了弘扬包公文化、传承包公精神,从2019年以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合肥市委宣传部等共同主办了“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
  包公也曾在河南开封、广东肇庆等地为官,在很多地方留下了为官清廉、秉公执法的故事,形成了在国内外影响深远的“包公文化”。“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已经连续举办四届,由中央及省市主流媒体记者和专家学者组成的采访团,先后前往河南开封、商丘,广东肇庆,浙江宁波、绍兴等地,追寻当地的包公足迹,搜集当地的包公故事,从而更好地发扬包公文化,促进各地文化、经济交流。
  “我从包公家乡来”大型融媒体采访活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并获得全国融媒体“经典案例奖”,已经成为中国包公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此次“我从包公家乡来”采访活动再度启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将第一时间把活动内容传递给广大读者和网友。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