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8版
发布日期:
袁隆平爷爷的梦想
——参观“隆平水稻博物馆”有感
  大地飞歌稻谷黄,田间地头收割忙,又是一年丰收季,丹桂飘香粒归仓。我的家乡在皖北地区,广袤的平原上多种植冬小麦,大概第二年五月就是麦浪滚滚的丰收景象。而后,很多地方会种上晚稻,一般在六月播种七月插秧,到了十月上旬就能收割了,当秋风吹过田野,吹黄了稻子,金灿灿的稻谷,笑弯了腰。人们再一次感受到劳动的甘甜、丰收的喜悦。
  这个暑假,带着很多疑问,我来到长沙参观了“隆平水稻博物馆”。在这里,我知道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食用稻米的国家,我了解了水稻从播种到插秧到抽穗的神奇一生,我更真切地聆听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的故事。
  生于战争年代的袁隆平,在和父母四处逃难的期间,看到了许许多多饥寒交迫的穷苦人民,他们为了一袋米一顿饭,有的背井离乡辛苦奔波,有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所以在大学报志愿的时候,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西南农业学院”,开始了他的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原来“禾下乘凉梦”真的是袁隆平爷爷做的一个梦。他说,有一天,他梦见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一样长,子粒像花生米一样大,他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到了博物馆里我才知道,水稻要想让人能在下面乘凉,稻子就必须长得比人还高。如果按照亩产来说,至少需要达到1500公斤以上。试想那个时候,在丰收的季节,农民脸上洋溢出的不仅仅是喜悦还有自豪,因为这是中国人自己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
  至于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梦想,我觉得袁隆平爷爷已经实现了。因为在博物馆里,不管是亚洲,还是非洲,乃至欧美,每一张洋溢着笑容的照片上,让我知道了原来全世界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和我们一起享受杂交水稻带来的丰收的喜悦。
  2019年9月,袁隆平爷爷获得了“共和国勋章”,他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要做一粒好的种子。”作为学生的我们,大家一起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田间地头,感受丰收的气息,体会丰收的喜悦。让袁隆平爷爷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不断为梦想前行。
  合肥市师范附属第四小学四(19)班 朱一凡
  指导老师: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