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梅花奖”得主何云做客徽派
忘掉技巧 向内寻找 留住最宝贵的纯真
  黄梅戏《红楼梦》一次次登上舞台,而作为黄梅戏演员和剧院负责人之一,何云也带着演员走到所有需要它的地方巡演。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得主何云日前做客由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古20冠名播出的大皖徽派栏目,从她自己胆大又知敬畏的演员生涯,从她站在巨人肩膀上看到的戏曲风景,从她自己和角色们的共同成长,分享了对于表演和做人的体会。她觉得,心底那份真是最为宝贵的。
  巨人肩膀上排《红楼梦》
  角色会跟着演员一起成长
  徽派:您个人一直在舞台上坚持演戏,前阵子是在演《红楼梦》?
  何云:目前在演的就是《红楼梦》,这出戏目前来说算是比较成熟的,我们是20年前排的,这帮演员大概从20岁左右吧,到现在演了20多年了,都进入中年时期,可能对角色人物的揣摩理解更深一些,表演更成熟一些。不是说我一个人把贾宝玉演好就行了,需要我们这一帮人在一起,配合也好,默契也好,说十年磨一戏嘛,我们都20年了。
  徽派:复排经典,像《红楼梦》这样的,包括影视剧也很多,毕竟也有珠玉在前,那时候你作为一个小姑娘演这个戏,和现在演这个戏,感受的最大变化在哪里?
  何云:那个时候我们都属于比较胆子大的,因为都年轻嘛,还不知道怕,敢于尝试,我又比其他演员略长几岁,可能还稍微有点小自信。黄梅戏《红楼梦》太经典了,得过文华大奖,包括马兰老师、黄新德老师、吴亚玲老师等等,这一帮艺术家在黄梅戏领域都是泰斗级的,包括余秋雨老师的编剧,马科导演,徐志远老师的作曲,我们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人一说《红楼梦》肯定是越剧电影,认为黄梅戏就《天仙配》《女驸马》这种电影,但是恰恰从黄梅戏的表达上,他们做成功了,当时还是很火的。所以当我们年轻的这一拨来接的话,一个就是胆子大,二个就是确实压力山大,有压力就有动力。从模仿开始,模仿,不是捷径,是必经之道,那时候你不可能去超越,你没有任何的阅历和体会,哪怕你把原著读完,读完以后你又悟不到,因为那个年龄,还有很大的差距,艺无止境,包括四月份我们在上海演出,马兰老师亲自到场,然后又交流了一番,让我又有了新的体悟。
  徽派:角色自己也会跟着演员一起成长?
  何云:对。你会觉得完成这个角色的时候更丰满了,或者觉得这个角色它更厚重了,或者某一个点能直击到你内心,他们说演戏会觉得很累,演一出戏很辛苦,我说没有,我很享受。
  艺无止境的统一性
  把技巧忘掉 把内容注入
  徽派:您刚刚说到抛开技巧的问题,其实就是高手了。
  何云:就说排《红楼梦》这出戏,我肯定投入到人物当中,首先我要克服唱,因为那时候的演唱,是以马兰老师的声线来定的,曲子是低音,胸腔共鸣,我低不下去的,因为本身年轻,我的声音是很窄很高亢的那种,下不来的时候还得克服这些客观的技巧的东西,一个演员不可能说一步跨那么大,必须得慢慢来,做艺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一步一步地,把它扎扎实实克服了以后,到后面就是高音。技巧都抛开以后,我才能注入更深层次的东西。区别在这,演员一大把都能演,但你要是真的艺术家,可能那一部作品只有你能演得好,观众对你的表演、演唱、形象、身段,所有东西都要有统一性才舒服。所以要出来一个戏,非常难非常难,要出一个角那就更难了。
  徽派:我听您这样一聊,深刻体会到艺无止境真的是很复杂。在您的艺术生涯当中,其实挑战了蛮多文学性蛮强的经典人物,从《红楼梦》,然后慢慢挑战《雷雨》,到小乔,都是不一样的。
  何云:我们也在想黄梅戏怎么发展,我们成功过,擅长驾驭这个,名著也好,这些好的文学性的东西也好,都很适合作黄梅戏表演,比如说《雷雨》,我当时演的是四凤。我觉得《雷雨》虽然不见得我演得多好,但是那个过程很重要,就是因为有这帮老演员。你要往上长的话,要比你高的人来带。在这个戏上面慢慢找到了那种自由一点的东西,并不完全是我在演这个角色,而是把自己化进去一点,才找到一点点窍门,特别踏实。其实当时压力很大,外表上是无所谓,但是骨子里就想:“你凭什么,比人家好在哪里。”那时候失眠,我人生当中体重最轻的96斤,也是在演《雷雨》的时候。
  从《小乔初嫁》开始往内走
  纯真的东西是最珍贵的
  徽派:大家选中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好像您骨子里面就是那种不太害怕应对挑战。这应该也是您身上很闪光的部分,很多人克服自卑其实就要靠行动,就像您说的去死磕,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做扎实了。
  何云:其实我是不太自信的演员,我有时候甚至会有点自卑,但是演了作品以后,会在戏里面找到一些自信,然后就觉得,我原来还可以这么好,我还可以更好。其实最受益的是我自己,在接下来面对《小乔初嫁》这个人物的时候,我就会游刃有余了,最起码在唱腔设计方面,老师说你高音能上到多少低到多少都可以看着写了,那这样的话你就会觉得很踏实,再去找人物,就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做。
  徽派:小乔就是拿“梅花奖”的这个角色,是您作为演员一个比较成熟的状态。
  何云:我们请了张曼君导演,包括编剧盛和煜老师,既然是大制作让我来演,我要超过《雷雨》,再上一个台阶,不然的话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记得彩排上台的时候,大概也就21天时间。董成老师的加持——他是京剧演员,演曹操的那种分量感,包括梅院君当时的那个周瑜,都是老戏骨,把戏就抬上来。其实那个戏份对我来说,它是没有《红楼梦》的重,也没有那个更亮眼,但这恰恰磨练了我,通过《小乔初嫁》这个戏开始往内走了。
  徽派:那个情感的部分,是有传染性,是直击内心的。
  何云:当时张导也是这种感觉,张导说,何云你要把你内心这么宝贵的东西保留住,因为现在很纯真的、很真诚的东西很少了。表演里面是需要的,人还要回到一个最真的这个东西,他说这个很宝贵,他通过这个作品感受到了,所以就想要我这样去表达。
  徽派:现在的舞台跟以前您的舞台相比,又有变化了,有没有想提点后辈的话?
  何云:我们剧院有一批演员,特别是女演员,好条件,好嗓音,现在的孩子看的更多,接收的更多,反应快更聪明。对我所演过的作品,因为深有体会我可以把这些作品传帮带,少让年轻演员走弯路。但你首先得静下来,不要急于求成。前段时间何赛飞老师拿了奖以后,还在做作品。你想要一个角色成功,真的是没有捷径可走,你在台上好与坏,像放大镜一样清清楚楚。必须自己经历,然后下次才会更好。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蒋楠楠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