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晚,徽剧《刘铭传》在北京长安大戏院开演。
11月29日晚,大型徽剧《刘铭传》在北京长安大戏院鸣锣开演,打响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新时代新徽班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头炮。233年前,以高朗亭为首的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此后,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四大徽班”享誉京城。新时代下,新徽班再度进京焕发新气象。继11月29日晚大型徽剧《刘铭传》开演之后,一直到2024年1月,我省将精选徽剧《徽班》、黄梅戏《女驸马》、话剧《炉火照天地》等12部优秀剧目,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地进行展演。
“十问大海”感动北京戏迷
“问大海,为何只行洋人舰,不见中华雄师踏狂澜;问大海,你一怒轻骑千千万,为何不御敌护台湾;问大海,为何割断亲情路,不让我儿子坟头携土还;问大海,忍看同胞遭蹂躏,何不举浪峰托住天……问大海,浪花何不化春雨,只用泪水把海填……问大海,为何不把国耻洗,又添新耻在马关;问大海,长剑在手难报国,有何颜面对祖先;问大海,何日中华得强盛,月圆人和国土全……”徽剧《刘铭传》结尾,刘铭传声情并茂的“十问大海”,直接把现场很多观众唱得泪眼婆娑。
“太精彩了!徽剧的唱腔非常震撼!”“安徽的演员真棒!又让人感动,又让人激愤,真的挺好的。徽剧应该和黄梅戏一样,多来北京演出!”“最后把我看哭了。真情实感,演出的情绪非常充沛。”演出现场,《刘铭传》紧凑的剧情和演员精彩的表现让观众叫好声此起彼伏。
除了“十问大海”的抒情段落赢得最持久的掌声,不少新生代演员登上了徽剧《刘铭传》的演出舞台。安徽省徽京剧院演员团团长杜铭告诉记者,其中“00后”演员占到演员总数的一半,而众多武生在“中法对战”中展现的基本功和跟斗,也是全场叫好声最多的地方。
精益求精讲好刘铭传故事 刘铭传是安徽合肥人,清朝末期淮军重要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台湾省首任巡抚。徽剧《刘铭传》讲述了他抗法保台、建设台湾、晚年岁月(1884年至1895年)的经历。1884年,中法战争陷入胶着,法军远东舰队欲图台湾。罢官多年的刘铭传肩负起抗法保台和改省建台的双重使命。他在敌强我弱的险恶形势下,施行一系列新政,取得台湾保卫战的全面胜利,其子刘云带为宝岛献出生命。正当台湾建设基奠立业之时,在列强抗议和旧臣土豪的诬陷声中,刘铭传被迫含恨离台。随后,清廷在甲午海战中惨败,台湾割让给日本,刘铭传发出了“何日中华得强盛,月圆人和国土全”的呼喊,将最后一口鲜血喷洒在《马关条约》上。
徽剧《刘铭传》是在1996年创作的原本基础上进行修改后复排演出,由安徽徽京剧院出品。全剧共分为序幕、巧计赴台、基隆应变等8个部分,用戏剧手法生动展现了皖籍首任台湾省巡抚刘铭传保卫台湾的英勇壮举、建设台湾的历史功绩和含恨离台的悲壮晚年。徽剧《刘铭传》自1997年首演以来,先后荣获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曹禺戏剧文学奖·剧目优秀奖、原文化部文华奖等奖项。
“梅花奖”得主展现徽剧之美 “徽剧《刘铭传》当年首度创作时,刚满20岁的我,还在主攻文武小生行当,在戏里饰演刘铭传的儿子刘云带,当时我就被这个故事打动了。如今,随着社会阅历不断增加,我对戏曲人物的理解也越加深刻。”“梅花奖”得主、著名徽剧演员汪育殊担当了该剧的复排导演,同时也是这部复排大戏的主演。
汪育殊表示,为了适应现代观众,将徽剧《刘铭传》压缩了大约40分钟,从而使得故事更紧凑,“在唱腔、剧情的调整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服装道具、唱腔、选角、故事情节等方面都细致打磨,老中青三代演员共同演绎,以求达到观众喜欢的效果。”
有董成老师珠玉在前,汪育殊表示,自己坚持“以韵润腔、以情动人、以声塑人”的原则再现刘铭传的故事,塑造刘铭传的形象。他直言,每次演到“十问大海”的高潮戏,自己都会抑制不住流泪。
此次,“新时代新徽班新气象”安徽省精品剧目展演在京举行,而徽剧《刘铭传》又负责“打头阵”,接受北京专家和观众的检阅。汪育殊表示,自己将站在前辈的肩膀上,努力让观众体味徽剧唱腔之美,“徽剧的唱腔与京剧虽然血脉相连,但表演上有很大的不同。我与我的搭档表演上融入了很多的徽剧表演风格。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观众们感受徽剧有高亢激昂的风格,同时也有委婉深情的一面。”
专家观众齐赞新徽班新气象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戏剧历史久远。近年来,徽剧、黄梅戏、庐剧等多个剧种均创排了多部优秀作品,展现了安徽作为戏剧大省的实力。此次展演,剧种丰富,剧目众多,展示出安徽的文化自信,期待未来能看到安徽更多的好作品。”原总政文艺局局长汪守德表示。
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接受采访时表示,“‘新时代新徽班新气象’,中华艺术尤其是戏曲艺术,是促进交流的结果,此次新徽班带着优秀作品再度进京,既展现了安徽的戏剧创作成果,也体现了安徽文艺工作者创新突破的勇气。期待在北京,老戏新戏都能常演常新。”
“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也接受了精神洗礼,尤其是,这部剧利用了现代的技术,舞美灯光都很精致,激发起了内心强烈的爱国情怀。”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康逸侨表示。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蒋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