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4版
发布日期:
安徽规上中药饮片企业数居全国第一
  11月30日,记者从安徽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22年安徽省规上中药工业企业居全国前3位,安徽规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数量居全国第1。
  全省“十大皖药”种植已达100多万亩
  2022年,安徽省规上中药工业企业共283家,营收达486.2亿元,同比增长14.9%,居全国前3位;规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208家,数量居全国第一,营收336.3亿元,约占全国的14.5%;中成药年销售额高于1000万元的品种有81个。2023年上半年,全省规上中药工业企业营收达261.84亿元、同比增长29.81%,其中规上中药饮片生产企业营收189.07亿元、同比增长34.93%。
  安徽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大皖药”是安徽传统优质药材代表,推进“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对促进中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负责人称,目前已经确定霍山石斛、灵芝、亳白芍、黄精等15个“十大皖药”品种、95个“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
  截至今年9月,全省“十大皖药”种植面积已达100多万亩,形成了以亳州、阜阳为重点的皖北大宗中药材生产基地,以六安、安庆为重点的皖西大别山绿色中药材生产基地,以黄山、宣城、池州等地为重点的皖南山区特色中药材生产基地的中药材产业布局。
  5个中成药品种参与GAP建设
  为进一步强化中药材源头质量提升,安徽省出台《安徽省规范中药材产地趁鲜切制工作指导意见》,促进产地优势药材种植资源整合,推动中药材产地加工和饮片炮制一体化发展。确定首批26个中药材趁鲜切制品种,指导市、县政府遴选40家中药材趁鲜切制企业。
  “今年6月我省被国家药监局确定为中药材GAP监督实施四个示范建设省之一。”省药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扎实推进此项工作,省药监局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等4家单位印发《关于推进〈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的意见》,明确以“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建立地方政府牵头推动、相关职能部门依职责检查和开展技术指导的工作机制,并将各地中药材GAP实施情况纳入全省药品安全综合考评体系。通过前期培训和指导,安徽省遴选确定了22家企业、25个重点中药材品种,涉及5个中成药品种,参与安徽省中药材GAP示范建设。
  130个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省医保
  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安徽省先后制定发布《安徽省中药饮片追溯码编码规范》《安徽省中药饮片追溯码标识规范》《安徽省中药饮片信息化追溯基本数据集规范》,中药饮片追溯管理项目被国家药监局列为首批药品智慧监管示范项目。
  “安徽正在积极推动将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省医保报销范围,目前已有155个医疗机构制剂和82个中药饮片纳入我省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支付范围,其中医疗机构中药制剂130个,批准调剂使用48个品种。”据介绍,安徽省采取“平台+政企对接”“平台+产业推介”“平台+产品展示”等多种方式,吸引和服务省外医药企业来皖发展,推进中药产业“双招双引”。截至今年9月底,累计达成20个医药产业投资项目意向,落地11个,实际投资11亿元。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