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林猬。
安徽黑齿鼩鼱标本。
本报讯 近日,安徽师范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动物生态学陈中正副教授团队在皖南山区和安徽大别山各发现一个哺乳动物新种,分别命名为华东林猬和安徽黑齿鼩(qú)鼱(īng)。其中,华东林猬的成果11月28日发表于动物学专业期刊Zookeys(《动物园钥匙》)上,安徽黑齿鼩鼱的成果于10月13日发表在美国兽类学会主办的期刊JournalofMammalogy(《哺乳动物学杂志》)上。
林猬属隶属于哺乳纲劳亚食虫目猬科,包含达乌尔猬、侯氏猬、高黎贡林猬和小齿猬4种。除高黎贡林猬分布在云南西部外,其余物种主要分布在我国中北部的陕西、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并延伸至蒙古国和俄罗斯等国。
2020年,陈中正等首次报道了该属在皖南有分布。其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浙江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等多家单位,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数据分析证明安徽的林猬是一独立种,将其命名为华东林猬。目前,华东林猬仅分布在皖南和浙江西北部的山区丘陵地带,其模式标本保存于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分歧时间分析显示,华东林猬与林猬属其他物种分化发生在110万年前。
黑齿鼩鼱隶属于哺乳纲劳亚食虫目鼩鼱科,包含2属(黑齿鼩鼱属Blarinella和异黑齿鼩鼱属Parablarinella)、3种(川鼩Blarinellaquadraticauda、狭颅黑齿鼩鼱Blarinellawardi和淡灰黑齿鼩鼱Parablarinellagriselda)。
已有研究显示,黑齿鼩鼱主要分布于我国云南、四川、贵州、陕西等中西部地区。2021年9月,陈中正带队在大别山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兽类调查时首次在华东地区发现了黑齿鼩鼱的分布。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数据分析显示,大别山的黑齿鼩鼱与已知的三个物种在外形上存在明显区别,且遗传差异较大,遂将其描记为一个新物种——安徽黑齿鼩鼱。目前,该物种仅在安徽鹞落坪有记录,但推测其在大别山中北段亦有分布。安徽黑齿鼩鼱正模标本保存在安徽师范大学生物标本馆。分歧时间分析显示,安徽黑齿鼩鼱与其姊妹种淡灰黑齿鼩鼱分化发生在308万年前。
据悉,为摸清我省哺乳动物多样性家底,陈中正带领课题组在安徽开展了大量系统的野外考察。近年,其课题组联合国内外相关单位在安徽共发现哺乳动物新种4个[黄山猪尾鼠(2021年)、大别山缺齿鼩(2022年)、华东林猬(2023年)和安徽黑齿鼩鼱(2023年),发现安徽省哺乳动物新记录种2个[台湾灰麝鼩(2019年)和红耳巢鼠(2021年)],恢复有效种1个[拉氏巨鼠((2023年)]。
这些发现丰富了安徽省哺乳动物多样性,为我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数据支撑。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陈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