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关注公共安全领域,致力守护百姓的人身财产安全;关注医疗领域,致力守护百姓的“救命钱”;关注住房领域,致力守护百姓住房权益……11月17日,在省检察院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所通报的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行动成果中,通过深度挖掘大数据强化类案智能监督,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切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尤为引人瞩目。
今年3月,省检察院在全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大数据法律监督专项行动,紧紧围绕“10+N”这一监督重点,即包括虚假诉讼监督在内的10个法律监督传统方向和N个新发现的经济社会发展中热点焦点、社会治理的薄弱地带,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涉及法律监督的海量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从中发现案件线索,然后通过高质效的办案,来进一步推动社保、医保等民生热点及生态环境、安全生产等重点领域突出问题的解决。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全省检察机关共办理骗取医保基金、金融贷款,逃避环保税、利息税、耕地税,制售伪劣消防器材等事关民生民利、社会普遍关切的系列案件4300余件,制发各类检察建议1300余件,提出抗诉136件,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580份,直接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3490余万元,为4亿国有资金保驾护航,并会同相关主管部门推动一批社会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据介绍,半年来,在已办理的类案中,涉及民生领域113类、重点行业治理91类、权益保障76类。在公共安全领域,淮北市检察机关在开展网络销售不合格消防灭火器检察监督中,通过大数据智能研判不良商家及劣质灭火器商品等线索,并追查到学校、医院、养老院等重点使用场所,及时移送相关机关处置。相关案件共涉及27个省,追查伪劣灭火器450万具,涉案金额高达1.49亿元。在医疗领域,检察机关紧盯公共医疗体系末端的医保领域,通过大数据共核查线索173条,立案25件,制发检察建议15件,督促追回医保基金损失524万元,同时与医保、卫健和民政等部门密切配合,实现了对欺诈骗保乱象的打击与治理。在食品安全领域,全省检察机关针对外卖平台违规问题开展专项监督,重点整治无证照经营、证照超期、证照不一、超范围经营等乱象,通过大数据核查线索8310条,已立案160件,向市场监管部门制发检察建议28件。在住房领域,全省检察机关将商品房买卖领域“霸王条款”监督模型用于办案实践,通过数据筛查,全省共发现92条违法线索,其中芜湖市域就有线索27条,检察机关向相关部门发出2份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后,推动了商品房买卖领域“霸王条款”的专项整治。在金融安全领域,肥西县检察院通过开展商业银行逾期贷款行业监管及违法执行监督,有效监管国有银行资金1亿余元,督促法院成功执行到位涉诉逾期贷款540万元。
发布会上,省检察院还首次发布了10个大数据法律监督典型案例。楚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