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独处
□合肥 王梓
  是谁说过:“不管你的爱情是什么样子的,世界终究是你一个人的。”虽然事业与家庭都不是一个人的舞台,但是很多个细小的时刻,其实都是自己与自己的操练与陪伴。看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那位奥雷利亚诺上校,老年归家,每日炼金子做小金鱼,每天做两条,达到25条时便放到坩埚里融化,重新再做……他像父亲一样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一直到死。——这种孤独是书里人物最让人难忘的章节,虽然书中的人物各有各的孤独,但是奥雷利亚诺上校已经孤独到让人觉得心如死灰一般的麻木和冰冷。
  一个人孤独的生活真有那么糟糕吗?不知是年龄的增长让我如此,还是经历了很多事,我越来越淡然和通透。除了工作,我喜欢一个人呆着,有人问我,一个人干什么呢?他不知道,一个人,能做的趣事简直太多了!看看书,写写画画,健身,养花弄草,煮茶……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爱好,每个人都可以在独处时发展他自己的爱好。
  我看书的时候,世界仿佛暂时被我屏蔽了。安心做一只书虫,煮一壶养生茶,茶香甘甜,书香缱绻,对我来说,这一刻就像禅修入定,心中长满自然中的一切,青青翠竹,郁郁黄花,一切那么自在,皆是般若妙境。翻一本经典好书,活在当下,思想遨游在书本的太空里,平时很多糟心事儿,慢慢会在书里找到答案。
  每个阶段喜欢的书可能会不一样,十几二十岁的时候,我喜欢读文学书籍。现在想想,偶尔那些雪花一样落下来的诗歌小作,可能就是那时埋在骨子里的一颗热情的种子,生活的土壤和风雨,滋润它长出了灵感之芽;三十多岁时,我喜欢读心理学、哲学,弗洛伊德,华生,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叔本华,老子,庄子,孔子……文学使人深刻浪漫,哲学让人智慧精进,各有各的好。
  书看多了,自己也想写点文字,这种冲动还挺强烈。写散文,写诗歌,后来陆续有作品被文学期刊发表,这样的经历让我越发对写作欲罢不能。写作是一种救赎,这是王安忆说的,“写作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一面在救赎,一面在揭伤疤。”我想,也许痛并快乐着吧,像生孩子一样,阵痛过后就是收获生命般的惊喜。这种发泄方式比喝酒更让人解愁。喜欢写作的人,把文字当作知己,不吐不快。写出来了,不仅自己要看,还想更多的人看到,这样好像有了更多的知己,孤独的情绪会变成一种“全世界都懂我”的满足感。
  不仅是写作,我还是个画迷,喜欢看看就算了,我还要自己亲手创作。有时候是一把扇子,有时候也画参加展览的大幅作品,不管画什么,画画的境界和写作时的情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对我来说,都是禅修。内心充满一个静字,并不是把世界忘了,而是把自己忘记了。人只有把自己忘记了才会真正快乐。我为何如此热爱创作?可能我的内心有一个巨大的漩涡,水流湍湍,百感交集。作品恰似一个人内心的风起云涌,大雨如注。不管世界几多风雨,我的内心始终有块净土,抵抗纷扰庞杂,焦虑和伤害。自己的世界,自己可以翻身做主人。我有时候想当一条潜水的鱼,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最好不要上岸。可是这么多年,生活的风浪不时拍打我,我始终在岸边,不曾入海……
  听过这么一句话:“读书和健身,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任何时候,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远比拥有金山银山要富有太多。阅读、健身,动静结合两相宜。跑步,练习八段锦养生操,是我喜欢的运动方式。你也可以去打太极,练瑜伽、五禽戏,每个人不一样,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适量运动让人精神焕发,永葆青春,配合自己精心烹煮的养生茶,这算冻龄秘笈吧!我好像很擅长煮各类养生茶,常见的养生药材,家里应有尽有——石斛、西洋参、黑枸杞、红枸杞、胖大海、金银花、野菊花、玫瑰花、茉莉花、桑葚干、沉香,陈皮、麦冬等等,还有各类食材——红枣、桂圆、干姜、糯米、山楂、红糖、冰糖、梨膏……就不一一列举了。《黄帝内经》里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要分季节养生,所以我根据不同季节和不同身体状态煮各类温补肾阳或是滋阴下火的养生茶。
  我还喜欢养花种草。有一句诗:“满目的花草,生活应该像它们一样美好。”这是李元胜的代表作《我想和你虚度》中的一句。生活有时候就应该被虚度一下,任何事抱着一颗功利心,难免活得太务实也太累。想要有一颗好心情,除了保持平常心态,还要有适当的闲暇来养活一些小情趣。我喜欢养一些观叶植物,可能对比开花植物比较好养一点儿。除了土培的,我还学习了养水培植物。老桩的龟背竹养在圆柱形的玻璃花瓶里,没有一点儿泥土,只有一点点水就可以长得郁郁葱葱,真的很神奇。为了在室内养植物,我还特地装了全光谱的太阳射灯。我并不觉得这一切很麻烦,反而很享受跟植物相处的过程。我总相信,生活被我热爱,我会被它优待。回到家看到这些植物,心随时可以静下来。不管这个世界多么虚伪多么疼痛,总会有一个角落安抚我受伤的神经。人生找得到通路,总胜过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