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6版
发布日期:
不要轻易借钱给人
□铜陵 李继涛
  那天晚上,我的一个发小来我家,还拎来了不少水果。我很开心,毕竟我们小时候是在一起长大的。坐下后,我们谈到了他儿子的学习情况。他很开心地告诉我,他儿子今年中考考得不错,被当地重点高中市一中录取了。我也替他高兴,因为我们这个市一中每年都向北大清华输送不少大学生。发小话锋一转,说他想在一中附近买一套房子,方便孩子上学。我说这是好事呀,正好现在房价下跌了。他说钱不够,想向我借一点钱。我小心翼翼地问需要借多少?他说还差30万。我一听,心里直打嘀咕:30万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呀,工薪阶层谁家里有这么多存款呀?见我不语,发小解释说,前几年他在市三中附近买了一套房子,原估计儿子能考上市三中的。自己还在省城投资买了一处门面房,现在正对外出租。所以说,现在手头有点紧。不过,他信誓旦旦地保证,半年之内一定归还。
  二十多年前,发小大学毕业来到我工作的这座城市,向我借过8000元钱。那时候发小刚走上社会,想要自主创业。我积极支持,七拼八凑借给了他。要知道,那时候的8000元,可是我两年的工资呀。钱借出去以后,我就很少有他的消息了,更不见他来还钱。打他电话,他要么在外地出差,要么就是生意太忙,然后急匆匆地挂断电话。有时候,他干脆不接听电话。好几次找到他单位讨要借款,他总是很不耐烦:不就是几千块钱吗?我手头宽裕了一定还给你。前几年我爱人生病需要用钱,也听说他生意做得还不错,于是我就拎上水果,趁他在家时敲开了他家门。在他爱人的责备声中,他才很不情愿一分不多地归还了借款。当初把钱借给他,前后也就2天时间。把钱要回来,我却用了19年的时间。借款19年,我估计同期银行利息也与本金差不多了,最终我收获到的是他鄙视的眼神、冷漠的脸色,好像是我借了他的钱。
  今日他又来借钱,真的让我有点厌烦。我明确地告诉他,自己现在也没有这么多钱。然后,我很诚恳地建议他,在市一中附近租房居住,既能缓解经济压力,又能方便儿子就读,一举两得。就像我们想喝牛奶一样,未必自家就要养一头奶牛。他一听,知道我在推辞,满脸的不高兴。为了缓解尴尬,也为了不想将彼此的关系彻底闹僵,我只好退一步说,我认识银行的人,要不我给你担保,帮你贷款,反正半年时间利息也不多,你看怎么样?他漫不经心地说,那你就试试吧。
  隔天,我找到银行朋友,在他帮助下敲定了贷款事宜。然后,我很开心地拨打发小的电话,感觉自己终于帮上了发小的忙。但电话一直处于占线状态。朋友说,那不是占线,是他拉黑了你的电话。霎时间,我的心跌进了冰窟窿。
  朋友告诉我,这样的人不愿意你担保贷款也好。他说,前几年他同学的一个企业缺少流动资金,他给同学也担保过贷款。同学投资失败后,关闭了电话,停产了企业,然后悄无声息地溜之大吉。银行找不到他同学就来找他这个担保人,最终他被银行起诉到法院,当上了被告。后经多方筹款,他帮同学还掉了贷款,付清了利息,但这个同学一直躲着不见他。好心帮他贷款,最终不但失去了一个朋友,自己还当了一回被告。他说,我不是怕别人来借钱,而是怕别人借了钱就不还!那天,朋友越说越气愤,我却越听越感到庆幸,庆幸自己躲过了给发小担保贷款这一劫。
  人在社会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别人借钱给你是情分,不借钱给你是本分。按理说,借钱的人应该心存感激,懂得感恩,及时归还借款。但人性是很复杂的。许多人来借钱的时候,好话说尽,信誓旦旦,千恩万谢。当你找他催要借款的时候,他却能拖则拖、能躲则躲,甚至电话不接、装傻卖萌,有钱也不还。逼急了,或者翻脸不认人,或者对簿公堂。最后虽然要回了借款,但彼此之间的情分没有了。有的甚至人财两空,彼此恩断义绝。
  捂紧自己的口袋,不要轻易借钱给他人(当然也不要轻易向他人借钱)。否则,你就要有胡适先生那样的气概:“我借出去的钱,从来都不盼望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