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锅巴小语
□泾县查晶芳
  梁实秋在《雅舍谈吃》中写道,抗战时期后方餐馆有道菜,名为“轰炸东京”。哈!这菜名是不是够响亮、够新颖?其实说穿了,它就是寻常的锅巴。
  锅巴,在很多地方可能都是个香饽饽。我家餐桌上,一年四季总少不了它。有时,我一人在家懒得做饭,便用汤泡碗锅巴,三口两嚼,喷香酥脆,肚腹饱饱,心满意足。
  从小,我对锅巴就情有独钟。那时候是大锅煮饭,烧的都是柴火。饭熟时,揭开木盖,一大锅新米饭白净软糯。每次盛完米饭,我都缠着奶奶,叫她“炕锅巴”。奶奶便在灶里再加一把“松毛须”,盖上锅盖焖个几分钟。一张大大的圆形锅巴就赫然在目,黄澄澄的,薄薄脆脆,看着格外诱人。掰一块往嘴里一丢,嘎嘣嘎嘣,满口生香。奶奶小心把锅巴铲起,放在洋铁瓶里。我没事就摸几块,当零食吃。
  现在,柴火锅巴几近绝迹了,不过,像我一样爱吃锅巴的人可不少,我们小城的“云岭锅巴”便应运而生。顾名思义,这锅巴产地就是我们泾县的云岭小镇。锅巴是用优质大米经过独特工艺焙烤而成,清香脆爽,口感不亚于柴火锅巴;且大小袋包装都有,方便携带。每年“三八”节,学校组织女职工出去旅游时,云岭锅巴便成了我们的必备“行李”,还有人带着辣椒酱、豆腐乳。于是,一波波“嘎嘣嘎嘣”嚼锅巴的脆响,和着欢声笑语,带着甜甜的米香,像一首首歌词虽不清晰、旋律却极其欢快的曲子,伴着我们一路前行。
  锅巴最简单的吃法,除了干嚼,便是用汤泡着吃,当然以排骨汤、老鸭汤泡更好。在我们江南这一带,“老鸭汤泡锅巴”是很有名的小吃。南陵有个饭店,做得尤其好,许多人不远百里驱车前往,就为吃一口老鸭汤泡锅巴。而我们泾县的饭馆不论大小,有道菜是必备菜,名为“滋啦锅巴”。主料自然是云岭锅巴。上菜时,服务员一手端着锅巴,一手端着热气腾腾的浓汤。汤是刚出锅的。汤中食材各店略有不同。大致是鸡蛋、香菇丝、火腿肠、胡萝卜、嫩莴苣、西红柿等。汤的做法挺简单:蛋打散,西红柿切丁,其它切细丝;把碎粒状的葱姜蒜末入油锅,香起时,放入切成丝状的食材爆炒;再以水没之,大火滚开,转微火,盖上锅盖煮几分钟;后调成大火,打入鸡蛋和西红柿丁,加芡粉勾芡,汤成。最后,当着食客的面,服务员把浓汤均匀地浇在锅巴上。
  “滋啦——”一声脆响后,热气腾腾,香雾氤氲,食客无不味蕾大开,纷纷举箸。一块饱蘸汤汁的锅巴入口,酥酥脆脆,又软滑香浓,妙不可言。
  这种吃法,很多地方都有,只是叫法不同,“轰炸东京”即是其中之一。梁实秋在文章中写道,汤浇上去那一刻,“刺啦一响,食客大悦,认为这一声响仿佛就是东京被轰炸了,心里一高兴,食欲顿开。”
  哈,这样一命名,别说还真有同仇敌忾鼓舞人心的作用,也算饶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