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新一轮长三角文旅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日前,根据长三角文化和旅游联盟联席会议工作部署,三省一市旅游主管部门,依托高铁网络和站点,开展了第三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评选活动,共评选出第三批“长三角高铁旅游小城”39个,安徽省有13个城市入选,淮南市寿县榜上有名。记者从寿县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近年来,寿县县委、县政府以5A创建为引领,以品牌创建为抓手,以古城旅游为重点,正全力推动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紧抓古城5A创建
打造寿县文化旅游“重要引擎” 2022年以来,寿县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寿州古城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指挥部,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指挥长,下设11个工作组,高位推动旅游产业发展。从今年开始,全县25个乡镇、78家县直和企事业单位、1601名干部,对1648家经营门店进行网格化包保,重点开展规划建设、环境整治、风貌提升等创建工作。同时将5A景区创建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重点督查范围,坚持每周日召开重点项目调度会,专题调度5A创建工作,现场解决规划、资金、土地等实际问题,有力推动各项工作落实。
寿县将打造全国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纳入“十四五”规划,邀请国内知名专业团队参与规划编制,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旅游高质量发展。2022年以来,累计投入15亿元以上,实施古城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古城区彩钢瓦整治等景观风貌升级类项目21个,实施古城墙养护、宾阳排涝泵站建设等基础设施提升类项目31个,实施护城河水上游乐、时公祠复建等旅游发展类项目37个,实施寿蔡路改造提升、宾阳门通行提升等交通提升类项目10个,实施旅游公厕修建、交通标识标牌完善等旅游配套设施类项目17个,古城环境面貌明显改善。今年“十一”期间,集商业与文旅于一体的寿州环球港综合体正式对外营业。
紧扣特色品牌打造
厚植寿县文化旅游“成长土壤” 县委、县政府每年列入财政专项资金5000万元、整合涉文旅资金2亿元,用于寿州古城保护,促进文化旅游发展。围绕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打造“旅游+文化”,与中作协、中国文学基金会、省作协、省电视台、省演艺集团等合作,开展了建设一座书院、撰写一套图书、拍摄一部纪录片、编演一台大戏、唱响一首歌、活化一座古城等系列活动,弘扬寿县优秀文化。成立了寿县文学艺术院(循理书院),启动“中国文学之乡”创建活动,大型纪录片《寿春城》拍摄正在快速推进,组织国家级和省级非遗项目《抬阁肘阁》《豆腐传统制作技艺》《寿州锣鼓》《寿州大鼓》等进景区,激发文化旅游市场活力。今年前9个月,全县共接待游客515万人次,增长22.6%,旅游收入35.6亿元,增长24.9%。
紧盯全域环境优化
筑牢寿县文化旅游“厚实根基” 整治乡村环境。以实施“千万工程”为引领,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累计培育国家A级以上旅游景区19家,建成美丽乡村中心村156个,打造旅游重点村10个,瓦埠、正阳关、隐贤三个千年古镇保护利用成效明显,安徽第一面党旗纪念园品质全面提升,寿春镇、八公山乡入选全省首批特色旅游名镇。
改善基础设施。大力推进城乡公交、供水、燃气一体化建设,着力抓好农村绿化亮化美化工作,今年以来,完成“四好农村路”建管护446公里,完成造林5674亩,新建5G基站195个,改造供电线路243公里,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坚实基础。
发展民宿产业。制定出台《促进寿县旅游民宿业规范发展管理办法》《寿县旅游民宿规范发展扶持奖补办法》等政策文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品牌培育,加快推动民宿集聚发展、内涵提升,八公居无名初民宿开业运营,21家各类主题民宿正在设计建设,带动全县旅游业态高质量发展。
记者从寿县文旅局了解到,下一步,该县还将全力以赴快速完成古城5A级旅游景区核心区修建性详规、历史城区保护和复兴项目规划等系列规划,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谋划实施一批亿元以上文旅重大项目,推出一批精品旅游线路,做优一批旅游景点,打造一批旅游街区,培育一批经典旅游民宿、小吃,开发一批文旅产品,打造高品质旅游强县。围绕全域旅游发展,深入挖掘千年古县的文化资源,实施非遗项目传承保护工程,规划建设中国二十四节气博物馆,升级改造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推出一批具有鲜明特色的主题演艺活动、主题旅游线路,开发一批高端文创产品和文旅体验场景,彰显寿县文化魅力。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 张安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