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5版
发布日期:
家奶的火炉
□合肥 张恒
  天冷,懒出门,猫在家里开空调取暖。其实现在冬天已经不算冷了,家奶在的时候感觉比现在冷多了。
  像这样的下雪天,屋檐肯定是挂满了冰冻溜子。池塘里也肯定结了厚厚的冰,能走人。但是家奶好像不怕冷,再冷的天清早都起来,刷锅,煮早饭,抹锅台,几乎每件事都要沾冷水。那冷水是从河里挑来的,刺骨般寒人。而后还要洗衣裳,也是冷水泡,冷水里搓。洗一盆衣裳不像洗一餐碗筷时间短,往往要洗一两顿饭的工夫。我时常见家奶的手红丝丝的,红到手颈,生许多的冻疮。冷水伤手,冷水里搓衣更伤手。我就问过家奶,你不怕冷吗?家奶说,一样的手心手背,都是肉长的,哪有不怕冷的,要不我怎么闲了就捧火炉?对了,家奶喜欢捧火炉。说明家奶也是怕冷的,只是不说而已。
  家奶是我的外婆。巢湖南及庐江北一带不喊外婆喊家奶。原本家奶是随舅舅过的,我父亲去世后,家奶看我母亲一个人带我们四个孩子生活不容易,就到我们家帮衬。家奶有哮喘病,天一冷就有点喘,不能受冻的。所以来我们家以后,母亲便给她买了个火炉,冬天烘火。这种火炉是泥塑的,再经过土窑烧制而成,下面罐状,上面按个鋬,不大不重一手拎。火炉里不燃明火,装的是草木灰,暗火。家奶每天煮好早饭后,便用火钳在锅洞里夹刚烧灭了的草灰往火炉里装,浅浅一炉,压得板板的。那时家里烧锅都用稻草,灰多。不能用炭的,炭火太旺,捧着不安全,烫手;也不能用未燃尽的柴火,有烟。草灰虽然还能看到火星,但温度不高,压板了在火炉里慢慢放热,不烫手,正是人体适宜的温度。
  吃过早饭,忙清朗了,家奶便捧着火炉取暖。家奶的火炉不是拎在明处,而是捧在腹部,用围裙盖住。不知道是不是怕热气散快了,家奶几乎整天都系着一个大围裙,灰色的,和黑色的袄子很搭。不捧火炉的时候围裙拖到膝盖,捧火炉的时候围裙被顶起来,比袄子稍长些。家奶两只手和火炉一起盖在围裙下面,看不清是捂在炉壁上还是捧在炉底上,但有时肯定是拎着炉鋬的。炉壁和炉底不如炉鋬地方热乎,靠近炉口。家奶走到哪里,坐在什么地方,始终都是这个姿势。不做事的时候,火炉基本不离手的。我有时把手伸到火炉跟前,似乎感觉不到热。家奶说,热很了能一直贴在身上吗?温热跟温饱一样,不感到冷不感到饿就行了。
  那几年,正是我们家困难的时候,家奶懂得知足。有时火炉一点热气都没有了,家奶还捧在身上。大概是长时间养成的习惯,不在乎热,而在乎有。火炉不热了,家奶就换草灰。尤其是到了晚上,家奶会把火炉装得满满的,压得板板的,让火炉尽量保持长时间的热度。这个时候,家奶的火炉不全是为自己烘火了,而是为全家人服务。烘手,烘脚,烘衣服,烘尿布。那时小弟还年幼,经常尿床。很多次我做完作业上床睡觉的时候,突然发现被窝里暖和和的,家奶的火炉在里面。火炉买回来的时候是黄泥色,后来颜色渐渐变深,成了酱色,不知道是炉火熏的还是家奶捂的。但火炉外表面及鋬变得光滑了,肯定是家奶摩擦的。
  家奶在我家十年,这只火炉就陪了家奶十年。家奶1980年离开我们回到舅舅家住的时候,其他东西没带,就带了这只火炉,家奶对火炉有着一种割舍不掉的感情。这只火炉对于家奶来说,已经不只是烘火取暖,还成了某种生活寄托。
  现在,看不到这种火炉了。后来有了取暖器,有了空调,取暖容易多了。家奶老早就去世了,没见过取暖器,也没见过空调,遗憾。怀念家奶,不知道那只火炉还在不在舅舅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