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街谈巷议】
测试员工忠诚度,不能撇开劳动合同
  临近年终,记者调查发现,部分用人单位在考查员工时,以测试员工忠诚度名义,设置了一些与岗位无关的内容与项目,如要求员工“自愿”加班、假扮猎头“钓鱼执法”、统计从业者运动数据等,引发关注。(12月21日《工人日报》)
  在现代劳动合同体系下,员工不是雇主的“包身工”,双方是基于契约而非人身依附关系的平等主体。虽然我们不否认员工对企业应当忠诚,但这种忠诚是建立在平等前提下的。企业不信任员工,怎么让员工信任企业?员工忠诚,不等于违反法律的顺从。
  除了以测试员工忠诚度的名义让员工加班完成企业任务外,还有一种拿不上台面的算计,就是一些企业或以此达到裁人的目的、或以此克扣员工年终奖。
  比如,来自山东济宁的吴先生称其“被迫加班”,其新入职公司的领导强制员工加班至晚上10点,吴先生请假后被以旷工为由要求自愿离职。面对质疑,涉事公司负责人回应称,该要求并非强制加班,而是对新员工入职态度进行培训考查。
  再比如,北京某互联网企业的员工杨奕跳槽失败后没拿到公司年终奖,多方打探后才知道公司找人假扮猎头“钓鱼执法”,最终以员工忠诚度达不到要求的理由扣其年终奖。至于一些企业让员工每周交好几千字的读书笔记,还会看微信步数有多少等等,往往都是为侵犯员工权益找理由。
  世上从来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源于员工对劳动合同的信守。除此之外,任何单方面要求员工对企业忠诚之举都是不合理不合法的。除非这是双向奔赴,企业厚爱员工,员工自愿对企业忠诚。美国著名企业家杰克·韦尔奇说过一句话:想让员工感恩企业,要给他你所能给到的所有;想让员工感恩老板,就把他变成老板。
  被业界称为“中国零售业神一般的存在”的胖东来超市,员工每天上班6-7小时,每年休息日能达到135-145天;普通员工月工资为5千,按正常流程工作受到委屈的,补5000~8000元……这样的企业,不用要求员工的忠诚度,员工也会自觉维护它的利益。
  现实中,有些企业不学胖东来的底气,利用“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潜规则,给“不忠诚”的员工“穿小鞋”。对此,一方面要鼓励企业实施量化管理的方式,在劳动仲裁时让其自证清白;另一方面,员工要有保存证据的意识,避免吃“哑巴亏”。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