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合肥遇近年最低气温 电力如何保供?

  工作人员在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忙碌。
 
  “这是我从事电力调度工作二十多年来遇到的最冷冬季。”合肥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王洪波说。12月22日早上6时59分,合肥市最低气温达-11.7摄氏度,这是新世纪以来合肥市的最低气温纪录。当日正值24节气“冬至”,意味着数九寒冬正式开始。不少市民都打开空调等设备进行取暖,合肥电网进入迎峰度冬保障最为关键阶段。
  观测变电站负荷变化情况
  12月22日中午12点30分,合肥电网午高峰时段,在位于合肥市水阳江路的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大厅,十几位电力员工在地调、配调、监控等专业岗位上紧张忙碌着,调度电话声此起彼伏。
  电力调度中心是城市电网“核心中枢”和“最强大脑”。电能通过电厂端生产出来以后,必须实时在用户端进行消纳。因此,调控中心要一年365天、每天24小时,不间断对这两端进行“平衡”。
  “你好,螺丝岗变电站,我是地调孔德骏,请您立刻关注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做好现场测温工作。”放下电话,值班员孔德骏抬起头,继续在电脑系统中观测全市287座变电站负荷变化情况。他面前的大屏幕上,清晰呈现出当日合肥地区的实时负荷、用电量等数据,红色负荷曲线刚刚达到顶峰阶段。
   从发电用电两端进行协调
  上周以来,今冬“最强寒潮”自北向南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区域。12月16日12时,安徽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低温)Ⅳ级应急响应。合肥地区连续迎来两场雨雪冰冻天气,给电力供应带来不小挑战。
  12月18日上午,连续降雪使得电力调度工作进入繁忙阶段。据王洪波介绍,连日来,合肥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内,值班员们同时从“发电”和“用电”两端进行协调。
  在发电端,该中心提前联合合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政府部门,协助合肥本地10家发电厂细化冬季保供方案,及时完成机组消缺。在“用电端”,及时关注负荷潮流变化情况,不间断优化电网运行方式。
  极寒天气过程中,天然气供应量和城市热力供应量也不断创下新纪录,合肥电力调控中心同样给这些单位做好服务工作,专人上门协助对他们的自管电力设备进行巡视,及时消除隐患缺陷。
  精细巡检及时消除隐患
  12月22日下午2点,在巢湖市坝镇横龙山上,合肥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员工李圣言和同事们放飞了一台无人机。
  极寒气温下,李圣言的双手早已被冻僵,只见他不停用嘴呼出热气温暖双手,在恢复知觉后,熟练地操作无人机穿梭于50米高空中的输电线路之间。
  “这台无人机是用来巡视高压线路的。它定位精度达厘米级,通过搭载的高分辨率影像传感器,能精准发现线路上有没有覆冰隐患,有没有设备异常。”据李圣言介绍,无人机巡视的线路是吉泉线。
  据介绍,吉泉线是我国“西电东送”重要组成部分,西起新疆准东昌吉换流站,东至安徽宣城古泉换流站,全长3293公里,是目前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输送容量最大、输送距离最远、技术水平最先进直流输电工程,有力地支撑着华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用能需求。
  近期,合肥供电公司“市县一体化”联动,573人次工作人员运用无人机、红外测温仪、智能巡检机器人等科技装备,不间断对全市191座大型变电站、46条重要输电线路、615座开闭所开展精细化巡检,及时消除设备覆冰雪现象和问题隐患。“网格化”供电服务中心进一步增加人员力量,24小时及时处置用户用电问题。
  12月22日,合肥最低气温刷新低。不过,本轮严寒天气过程中,合肥城乡居民电力供应始终平稳有序。“很快元旦、春节保供电时期就将到来,我们冬季电力保供工作将一直持续到2024年2月下旬,一定全力为大家做好服务保障。”王洪波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通讯员李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