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厚掌正挑着小树苗上山植树。
12月26日,天气依然很冷。作为安徽省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拟推荐候选人,76岁的易厚掌挑着布兜,把小树苗艰难地挑上山。38年前,他将一腔绿化荒山的热情变成一纸50年的承包合同,立下“荒山不绿誓不休,留得青山与后人”的庄严承诺,开始了荒山造林的壮举。其间,长了10年的山林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绝望的母亲、妻子接连累倒在山上,面对三重打击,他擦干眼泪,继续前行,如今2600多亩山林早已浴火重生,五个光秃秃的山头全部披上了绿装。
一段种树情缘变为一纸庄严承诺 离含山县凌家滩不远的陶厂镇,有一座连绵起伏的西塔山。俊秀挺拔的木杉,高耸入云的松树,成排成片的玉柏、枫香树,俨然一座绿色宝库。但在38年前,这里却是一片荒山秃岭,这一切的变化,都缘于“当代愚公”易厚掌。
76岁的易厚掌身板硬朗、精神矍铄,但38年的风霜雪雨、辛勤劳作,还是在他身上留下了太多的印记。最明显的莫过于那双厚厚的手掌,常年皲裂的掌面上,老茧层层叠叠,比常人的手掌厚出许多。“谁让我自小名叫厚掌呢,名符其实嘛。”老人打趣道出了他与种树的一段情缘。
他记得父亲喜欢种树,门前屋后都栽满了果树。1958年,父亲去世,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儿啊,长大了要去多种树,树里什么都有。”对于当时才12岁的易厚掌来说,父亲的临终嘱托听起来懵懵懂懂。但随后的三年,树上的果子让这对孤儿寡母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从此,他对树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随着一年年长大,看到村后光秃秃的山头,他心里总不是滋味。1985年,国家允许承包集体性质的荒山,已是村民组长的他自然不放过千载难逢的机会,与当地林业部门签下50年长期承包合同,庄严承诺“荒山不绿誓不休,留得青山与后人”。
有言必行,有诺必践。时年38岁的他带着年迈的母亲以及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子女离开村庄住上了西塔山,开始植树造林,绿化荒山。为了栽树,他把家中的一头牛、三头猪、几十只鸡等能卖的家当全卖了,买来工具和树苗,扛着铁镐在山上开荒造林。石头很硬,一镐下去,火星直冒,直至手掌虎口震裂。砍茅草也不轻松,混杂在茅草中的刺,时不时把脸和手划破,留下一道道伤痕。更为艰难的是,山上无水,栽下的树苗需要浇水定根,他和家人只好到几里开外的山下水塘挑水。山路陡险崎岖,一趟下来就累得喘不过气,肩膀被扁担磨破了皮,脱了一层又一层。
三重打击不改绿化荒山初心 从1985年到1995年,易厚掌与家人耗尽十年心血,历尽千辛万苦,栽植的林木从幼苗长成大树,经济价值达300多万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6年1月2日下午,一场无情的山火把2000多亩山林化为灰烬。看着漫山遍野的焦木,这个不轻易落泪的中年汉子当场哭晕了过去。
祸不单行。不久,母亲经受不了面前的惨状,在绝望中离开了人世。因长期的劳累,妻子的身体也拖垮了,就在母亲去世后第四天,她上山补苗,干了一会便软软地瘫下了,再也没有醒来,离世的时候手里还紧紧地攥着树苗。每次说起这段痛苦的回忆,他都哭成泪人。老母亲住在山间窝棚中为他洗衣做饭,老伴整日陪他上山栽树,都成了永远的回忆。
面对一次又一次致命打击,一道人生的现实选择题让他寝食难安,是重振旗鼓还是偃旗息鼓?是再次上山还是另寻他路?当初承包荒山时,很多人就不看好,上山种树投入大、周期长、回报小、风险高,这些似乎都得到了无情的应验。十多年过去了,不少村民盖起来小二楼,而他全家还住在山中的窝棚里。亲朋好友劝他趁机收手,像其他村民一样外出打工,凭开山拓荒的那股劲,挣得肯定不比其他村民少。
这些道理,他又何尝不懂。只是每每打开那份50年期的承包合同,他掂量到一诺千金的分量;每每想到为了实现绿色梦想献出了两位至亲的生命,他心中便升腾起浴火重生的力量;每次得到党和政府的慰问、鼓励、支持,他就被赋予了二次创业的胆量。
2004年冬天,易厚掌因劳累过度在镇上老式澡堂洗澡时,不慎滑脚栽倒在开水锅里造成重度烫伤。巨大的疼痛折磨着他不能安睡时,他最放不下的还是那片山林。“只要我一年不死,我就要把大山守住!”身体稍有好转,人们看见他又上了山。
好在儿女们了解父亲的秉性,也尊重父亲的的选择。在一次家庭会议后,焦黑的山上,又出现了易厚掌和儿女们不屈的身影。又是几度春夏秋冬,又是几番风霜雪雨,在乡亲们的支持下,焦黑的山头重新披上了绿装。易厚掌来到母亲和妻子的坟前大哭一场,哭声中包含着对亲人的愧疚,更多的是对亲人的告慰。
自己承包的山头绿了,但邻近一座属于国有林场的山头还是光秃秃的。这座名为梨头尖的山头地势极高且陡,每走一步都十分艰难,国有林场一直未能消灭这座荒山。县林业局找到易厚掌,请他把这座荒山绿化了,他爽快地答应了。他说:“我从1985年上山栽树,五座光秃秃的荒山已经绿化了四座,只要这600多亩荒山绿化了,西塔山就全部变绿了。”
情怀是奋斗最强劲的原动力,这块“硬骨头”又被他啃下了。至此,西塔山五个光秃秃的山头全部披上了绿装,易厚掌带领家人用38年时间累计绿化荒山4000多亩,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当代愚公”。
半生造绿护绿再谱以绿养绿新篇 大半辈子造绿,易厚掌建起了一所不能取钱的“绿色银行”。近十年来,易厚掌对绿化荒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思路一换天地宽,除了补绿护绿外,又见缝插针,种起了700多亩茶叶树、油茶树,并在林地间套种芝麻、中草药等。如今,茶园、果园及其他作物种植均见成效,每年仅支付村民季节性劳务费就达20多万元,自己年收益也有几十万元,但他将大部分收益又投入到补绿护绿中。他还自掏腰包在林地中间和边界上修建了三纵两横总长近六公里的防火通道,大大提高了森林消防的安全性。
让他欣慰的是,儿子易成兵是他一路走来最有力的支撑,当年村上的年轻人都纷纷外出创业就业,是他的一声召唤,让当时年收入十几万的儿子变成同路人。
父子同心,其利断金。
两年前,他支持儿子挑头成立林业合作社,为村民从油茶树苗供应、指导栽植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带动近百户农民变青山为金山。为了召唤更多的人加入到造绿护绿的行列中来,他开辟出200多亩“好人林”基地,供志愿者栽树,弘扬志愿精神。他加入含山县“吴楚好人志愿者协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做一个承诺并不难,坚持38年却不简单。大山没有忘记他,圆了他的绿色梦想;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好人”“安徽省道德模范”等光荣称号。近日记者从马鞍山市文明办获悉,易厚掌被拟推荐为安徽省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目前公示已结束。
易厚掌经常对儿子说:“要对得起那份初心,对得起那份承诺。活着时,荒山不绿誓不休;不在了,留得青山与后人。”
新安晚报安徽网 大皖新闻记者金学永通讯员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