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环境是底色,营造整洁、干净、和谐的人居环境,是建设和美宜居乡村的重要前提。今年以来,合肥包河区大圩镇开展生态治理,打通“美丽风景”“美丽经济”双向转换通道;同步推进环圩西路环境提升与双4A景区联动,加快“四位一体”综合管养改革落地;成立圩区10条道路环境提升专班,集中治理圩区河道沟渠、道路修整、绿化管护。当前,大圩镇正瞄准“全域景区”目标,“三路”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齐头并进,守护“自然美”,塑造“环境美”,共创“家园美”,努力建设赏心悦目的现代化农业大观园,探索农村人居环境品质提升新路径。
创新“十路联治”,“和美大圩”建设再上新台阶 今年6月,包河区启动“花漾包河”三年行动计划,全方位提升包河区园林绿化品质,加快打造“城湖共生绿色引领示范区”。以“十路联治”为载体,大圩镇动员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创新举措,为圩区环境进行了一场“美颜”行动。
“今年以来,我们镇高度重视城乡人居环境提升,并将它作为施政惠民的重要内容。”“十路联治”环境提升工作专班负责人、大圩镇综管办主任许和平介绍,今年5月,大圩镇赴多地观摩学习环境提升先进案例,随后以圩区十条重点道路为示范,成立工作专班,力争实现示范段周边环境全面提升。
“鉴于圩内多为散户种植、各区域环境问题不一等实际,环境提升难度较大,此次示范提升的十条道路涵盖12个行政村,专班沿路摸排汇总问题形成台账。”许和平介绍,对“十路联治”摸排中发现的比较突出的问题,专班按道路、责任单位等维度筛选分类,分发至相关村和部门,通过不断细化和完善组织架构、岗位职责,层层压实责任。此外,结合主题教育,深化为民服务与真抓实干理念,将主题教育各项重点安排部署转化为干事办事、推动工作的原动力。
人是一切工作的中心。为激发群众的自我治理、自我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到环境提升大事项中来,大圩镇在各村发出倡议,鼓励村民“管好家门口的路”,让一切工作“围绕人走”。
“比如绿化提升、破损路面整修、落叶治理、沟渠清理等问题,我们要求各村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建立责任制网格。”当前,路长制、沟渠长制等多个网格制度在环境提升工作中持续发挥作用,有效巩固了环境治理成果。
秉持“多花心思少花钱”的节约型理念,为了实现部分十字路口的车辆分流,在道路中间种植低矮绿植,既不影响行车视线,也保证了道路安全,可谓以“小成本”实现“大成效”。
立足打造全域景区的目标,统筹“双4A”一体化建设、生态环境整治、“花漾包河”三年行动等多项工作,如今的大圩镇正整合全镇力量,积极探索环境长效治理新思路、新方法、新路径,营造“共建净美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时代新风,推动“和美大圩”建设再上新台阶。
加快改革落地,“四位一体”综合管养覆盖全域 作为环巢湖休闲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如今,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和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两处国家4A级景区连接线已经打通,串联起市民休闲旅游的“绿纽带”。
位于大圩镇的环圩西路是连接两处国家4A级景区的主干道路。去年9月,包河区委区政府开始谋划实施双4A景区联动,环圩西路沿线农村公路大中修项目便是该计划的“第一站”。大圩镇在全力开展该项目建设的同时,提升了环圩南路以南区域环境。经过一系列治理,场地内栽种上了池杉、落羽杉,添置了亭台楼阁等景观小品,昔日单调的荒滩摇身一变成为滨湖国家森林公园的北门。
除了基础设施提升,今年以来,大圩镇更是强化管理提档,紧扣包河区委区政府“两整治四聚力”工作要求,狠抓圩区环境整治。以主干道路沿线环境整治为抓手,以重点项目实施为牵引,大圩镇创新推进城乡物业管理、环卫保洁、景区绿化、市政管养及应急保障“四位一体”综合管养改革落地,同步加紧社区和生活商业区环境卫生治理,联合推进岸区、岗区、圩区生态环境提升,以机制体制为长效保障,持续推动双4A景区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域景区形象。
今年葡萄节期间,大圩镇首创以示范评比促环境提升,葡萄节前期,开展首届“圩美葡萄园”评比活动,以园内环境、葡萄品质等要素为标准,评出20家优质葡萄园,将环境提升工作与服务游客能力结合起来,综合促进景区管理、运营、服务水平。
为了激发智慧文旅新活力,大圩镇深耕数字化治理。在前端,安装了一大批具备对话功能的高清探头。在中端,开通了圩美热线,人人可拨打、24小时可联通,接到群众举报,大共治中心和网格员就会立即行动并及时反馈。对于参与次数多、贡献大的群众,还会给予圩美积分奖励。在后端,建成了“数字大圩”大共治中心,制定了创建问题办理工作规范,建立健全了问题接收、流转、处置、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
突出生态治理,美丽风景变“美丽经济”
连日来,在包河区大圩镇圩新路与环圩东路交口南侧的南淝河右岸湿地,不少市民赏花、露营、骑行、自驾……亲近自然、休闲度假。今年,由包河区推出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大圩”文旅品牌一经唱响,持续火热。
大圩镇东临南淝河,南望巢湖,圩内河网密布,水渠纵横,水系长度达107公里。为了建设水美大圩,南淝河右岸开展水系综合治理及湿地工程,让这里成为一处集自然景观、运动健身、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空间,如今已成为合肥及周边小有名气的“网红打卡地”。
如何让人居环境提升与景区发展有效结合,是大圩镇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大圩镇实施了城乡环卫市场化改革并注重向市场要效益。沈福村是大圩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点,在获评“全国文明村”后,引进了安徽省文化投资集团,“三只羊”网络电商助农产业基地等一批企业也先后在沈福落户。与此同时,新河村岸区发展也迎来了历史性的机遇,“罍+村”二期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新河村。目前,对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优秀经验,大圩镇美丽乡村建设步伐越走越快。
此外,大圩镇正在推动“两强一增”行动计划,以全域发展视角,谋划了数字化种植工厂、小田变大田等项目。在此基础上,融合农文旅,同步推进三产融合,开发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并将农业生产与研学深度结合,让品质与效益双轨合并。
微风袭来,格桑花开,国庆假日期间,在滨湖国家森林公园与大圩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双4A”连接线上,环圩南路近2.5公里长的格桑花地成片盛开,而这里距离合肥骆岗中央公园只有15分钟车程,成为假日里市民一站游玩的网红打卡地。
在大圩,项目建设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打通了美丽风景与“美丽经济”双向转换通道,增强了村庄的造血功能,全面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吴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