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公共区域车辆乱停放、闲置地块脏乱差,这些“城市通病”如何有效治理?2024年首个工作日,芜湖市在“城市通病”治理上有了新动作。该市发布公告称,2024年将充分收集广大群众意见,治理10种“城市通病”。同时把评价权完全交给群众,“城市通病”治理成效好不好,老百姓说了算。
1月2日,芜湖市打造全国最干净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干净办)发布公告,称该市2023年打造“最干净城市”年度目标任务已顺利完成,群众满意度有了提高,但群众对公共区域车辆乱停放、闲置地块脏乱差等“城市通病”问题仍然意见较大。为举一反三持续解决群众的烦心事,2024年该市将分季度治理三类10种“城市通病”。
公告指出,“城市通病”来源和渠道主要有民声、民情举一反三的问题;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的“城市通病”问题;市民通过“随手拍”平台反映的“城市通病”问题等。芜湖市干净办将据此梳理形成“城市通病”问题点位清单,首先通过媒体对外公布,然后由相关责任单位组织进行整改。每季度第三个月组织市民评价,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治理把评价权完全交给了群众,将“群众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唯一标准,评价“城市通病”治理成效。其中,市民实地评价占40分,市民网络评价占40分,回访市民电话评价占20分。芜湖市干净办将对留言或反映问题质量较高的市民,授予“干净卫士”称号,年底在“干净卫士”中评选表彰“热心市民奖”若干名,给予每人价值1000元奖励。
“‘城市通病’治理关涉到群众切身利益,芜湖市这种坚持‘百姓主导’的路径方法,有助于构建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体。”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副教授王云飞表示,好的想法要在好的制度设计中发挥功效,有效运行。相关部门若建立由社会多方主体组建的第三方评估机制,既能让群众监督“城市通病”治理情况,也可保障政府的这些好做法治理长效化。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徐琪琪叶素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