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天鹅湖。王世保/摄
大恒能源智慧光伏生产车间。赵明/摄
2023年干得怎么样?2024年怎么干?合肥市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和瑶海区近日陆续召开人代会,各区的政府工作报告干货满满。从教育创新、营商环境优化,到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再到城市更新、民生福祉提升,“发展蓝图”清晰描绘了2024年的模样。
瑶海 加速实现“千亿区”目标
2023年
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长。
搭建“三公里”就业圈,“立体化”开展招聘会464场,城镇新增就业近1.5万人;实施创业瑶海行动。新增20个、累计建成87家老年助餐机构。教育资源增量提质,建成少儿艺校双龙分校等项目12个,新增学位1.2万个。医疗健康方面,推动医疗卫生便民惠民,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15分钟优质卫生健康服务圈基本形成。
2024年
加速推进东部新中心建设
将在东部新中心建设、产业发展、城区建设、城市更新、创新与开放、民生福祉等领域全力以赴,加快实现“双示范、千亿区”目标。
合肥东部新中心将加速释放发展空间,基本完成老合钢区域危房搬迁。东部新中心将实施26个征迁项目,征迁面积超45万平方米。完成氯碱化工地块污染土壤修复,探索“环境修复+开发建设”模式,力争上市经营性用地超400亩。
实施45个重点项目
项目建设上,将实施45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9.4亿元。保障轨道交通6号线、龙岗路等顺利实施,市博物馆、市儿童医院新区等实现封顶。确保滨河路、障山路等8条道路建成通车,启动青年创意田园三期建设,力争唐桥公园一期对外开放。建设氢能产业园,储备一批新型能源产业项目。
重点攻坚城中村改造
重点攻坚城中村改造,实施51个征迁项目,征迁面积再超百万平方米。提速华源、彭大郢等复建点建设,建成安置房1.06万套。同时,加快推进一中西、红旗石材、商机厂公租房建设,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
快速推进24个教育项目 快速推进裕溪路学校等24个教育项目,确保三十八中嘉山校区等10所学校投用招生,努力缩小学校服务半径、提升校园环境。医疗方面,建成七里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兴城家园菜市场等项目,提升群众生活便利度。
庐阳 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
2023年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5%;服务业增加值1100亿元、增长5%以上;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1亿元、增长9.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教育方面,新开办2所小学、所幼儿园;建成2个市级示范托育机构。医疗方面,社区医院建成率80%,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覆盖率100%;成功创建2家全省优质医养结合示范中心。文化方面,“走读老城”成为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庐阳跻身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养老方面,探索“1+4+N”智慧养老服务模式,入选民政部优秀案例。就业创业方面,新增就业2.8万人,吸引大学生就业1.4万人,发放人才安居补贴2164万元;扶持“双创”项目202个,IE果园获评安徽青年创业园。
2024年
新开工亿元项目不少于30个
计划完成龙高照城市更新片区、桃花南片区征迁,启动蒙城路沿线、板桥河右岸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推进12个城中村改造等;在项目建设方面,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建成肥西路上跨北一环等5条道路;在发展环境方面,推进重点区域秩序整治,深化“皖美红色物业”建设,实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计划建成5所校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服务水平的全面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计划建成固镇路中学等5所校园;全面推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争创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区;新增就业2.8万人以上、吸引大学生就业1.4万人以上;建成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综合体。同时,加快推动庐州学宫、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完成三国新城遗址公园保护提升工程等。
蜀山 新增学位2.2万个
2023年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已增加一百亿、突破1400亿元大关;增速连续7个季度居四城区第一。全国百强区名次进至第14位,稳居全省第1,连续三年获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优秀”等次。
2024年
GDP预期增速6%左右
地区生产总值预期目标增长6%左右。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将“一校一策”化解热点区域资源配置供给矛盾,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1所,增加学位2.2万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名校长、名师、名班主任“三名工程”,打造家校社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着力创建平安校园,持续擦亮“学在蜀山”教育品牌。积极引入“云展览”“元宇宙”等新型数字文化服务,构建非遗和历史文化沉浸式体验新场景。
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
围绕安大、安医大等高校院所,点状布局众创空间、孵化器。力争新增国家级科创载体1个、省市级科创载体3个。加强对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招引和培育,力争新增市级及以上新型研发机构2个、高新技术企业超16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
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66套
深入实施新时代建设领域“三大工程”,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466套,加快赵小郢村民组等8个城中村改造,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深化“科创+城市更新”,启动大铺头片区、中国科大科技园项目建设,加快科创载体、公服配套落地。实施“文创+城市更新”,持续提升天鹅湖文化商务区品质,市场化开发红四方地块,依托优质文化资源,聚力打造创意文化示范区。新改建市政道路20条10.2公里,新增、提升绿化32万平方米。
包河 大力培育消费增长点
2023年
预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50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100亿元、增长8%。全国百强区排名持续提升、综合实力晋升至第37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市辖区中排名第32位。
2024年
大力实施促消费行动
培育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健康、国货“潮品”等消费增长点。推进润城中心、杉杉名品小镇等商业项目尽快建成运营,完善淝河、十五里河、上海路以东片区商业布局,加快老城、滨湖区域商圈提档升级。
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合作
在长三角一体化方面,明确长三角对标城区,奋力扬长补短追赶。深化与上海徐汇、杭州余杭等友好城区合作,做大做强合杭梦想小镇,强力推进26个长三角一体化重点项目建设。
国家高企突破1000家
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形成新质生产力,培育国家高企突破1000家、其中规上企业150家,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备案突破1200家,“专精特新”企业增至110家。
推出10个左右数字化应用场景
在做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方面,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出10个左右数字化应用场景。积极构建未来产业体系,前瞻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生命科学等新兴产业集群,加快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新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抢占新赛道、开辟新领域。
新建改造公厕20座
持续开展城乡环境专项整治,新建改造公厕20座,整治背街小巷10条,打通“断头路”、治理拥堵点10处,改造老旧小区19个,建成公共停车泊位3600个。本版稿件由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项磊姚一鸣徐琪琪吴碧琦通讯员何晓珺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