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季节》:王响不响
《漫长的季节》讲述了王响一生的故事,他的爱情和事业,他曾经的荣耀与失去,他的救赎与牺牲。老实讲,《漫长的季节》的叙事是非常扎实的,同时伴随着跳脱,有恍惚间跨越时空的无力的命运感,看完《漫长的季节》确实很疲惫,虽然东北话唠嗑已经足够让人放松。到最后,以王响为代表的三人组,被生活捶打得酣畅淋漓,但最后响起的居然是姜育恒的《再回首》。
《再回首》毫无疑问是一首让人“不响”的歌,就像年底的《繁花》也不厌其烦地使用了这首歌。已经到2024年了,脑海里回放《漫长的季节》的时候,依然会感慨,倒不是感慨恶有恶报善有善报,感慨的是彪子的婚姻生活,马队的神探附体,感慨的是王响基本不响的一生。总之,一切都显得很漫长,看不出是什么季节。豆瓣9.4分的评分,直接封神。
《繁花》:宝总不响
《欢颜》没能彻底完成的叙事和影像“腔调”的任务,《繁花》在年底接棒完成。《繁花》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茅盾文学奖加持,王家卫加持,鲍德熹加持,一众上海一线演员加持,但这些某种意义上讲也是《繁花》的劣势,《繁花》没有《漫长的季节》那种全民接纳度都很高的“罪恶”的故事,相比较沈默的遭遇和东北话风云,时代商战和呢喃软语的优势就非常不明显。
但是从运镜到叙事,不说《繁花》是天花板,起码它的起点非常高,或者说在这一脉的风格里,腔调基本做到位了。从游本昌的惊艳亮相,到胡歌率领一众演技派非演技派的飞升。虽然跨年才开分,虽然开分并不神,但是开分非常王家卫,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我印象里去年豆瓣分数逆袭的国剧,是放了一半的《三体》和放了一半的《繁花》。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问题,胡歌的人设过于完美,朝着霸总的方向就去了,“我尽心尽力为你盘算黄浦江的事情,你心里装的全是苏州河的勾当”,行将收官,爷叔一句话,台词的腔调和剧情的腔调,在水准上合二为一了。说9不久,游本昌90岁等到了一个“爷叔”的角色。
《三体》:科幻“不响”
大刘的同名科幻小说,被动画版毁过,老实讲,开播之后也是在质疑声中踽踽独行。关于人类首次接触外星文明的过程,以及人类面对外星人入侵的抵抗和挣扎的故事,应该怎么表现,到了最后,才渐渐感觉到大史的表现如此接地气。确实,在非典型大片叙事里,大史作为普通人的表现,是渐进的、愈发变得合理的。作为普通人,除了怀疑和怀疑之后的接受,你能做什么?
特效没拉胯,已经足够了。感人的是,秦始皇数列之后,《三体》开始口碑逆袭,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等主演都起飞了,尤其是陈瑾和王子文的呼应,恐怕奈飞版也很难拿捏得住。原著粉的赞誉,证明忠于原著是明智的选择,毕竟,大刘的《三体》是带着浓重东方哲学色彩和情感诉求的。不宜太燃太闹,反而需要沉得住的“不响”。
《狂飙》:“呆佬”不响
如果这样描述《狂飙》是不是合适:讲述了一群呆佬的创业史,以及他们与警察的斗争和友情的故事。当然,这首先是一部扫黑剧,着墨最多的地方是张颂文的角色的崛起之路,然而我印象最深的是高叶。
演员的表演都不错,张颂文、张译、高叶等等,主演都将角色的性格和情感表现得相当有辨识度,但是回头想想这依旧是一部话题作品,大家之所以觉得它好看,是因为高启强的崛起之路非常抓人,让人想到当年孙红雷的戏,以前拍同类题材不这么玩。现在回头想想,说这戏是“国产扫黑剧的巅峰之作”怕是有点过了吧,高开低走的曲线,和张译基本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