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3版
发布日期:
建设美好合肥,委员们建言献策
科普研学游可成合肥“名片”
  
安徽省科技馆新馆内的全国最大室内LED外球显示屏。(资料图)

  开发全时空旅游线路,组合不同产品,推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科普研学精品线路;进一步营造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打造节约、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园,注重资源的回收循环再利用……1月17日上午,合肥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大会,多名政协委员上台发言,为合肥高质量发展各抒己见。
  合肥市政协常委吴娅娟:科普场所要让游客能“玩起来”
  科普研学游是合肥市“第一游”。如何打响“科技创新看合肥、科普研学到合肥”品牌,合肥市政协常委、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娅娟建议,要学习借鉴贵州“天眼”景区大科学装置与旅游景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经验,高标准建设未来大科学城、大科学装置的配套旅游设施等。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航空城项目带动模式,招引合肥特色科技产业的主题公园、科技小镇等项目。
  吴娅娟建议,搭建“合肥市科普研学游发展促进中心”,与中国科大、科学岛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适度开放科普场所,增加旅游配套,解决合肥科技成果游客看不到、玩不了的难题。
  吴娅娟说,可以开发全时空的旅游线路,组合不同产品,推出多样化、个性化、品质化的科普研学精品线路。另外,组织“合肥市科技旅游嘉年华”、特色研学旅游主题日等活动,培育“科里科气+文里文气”城市品牌。
  合肥市政协常委段丽琼: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
  近年来,合肥市先后组建了量子、人工智能、能源、环境、大健康等一批研究院,构筑贯通“基础研究-技术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创新”全链条的新型研发机构集群,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引擎”。
  对此,合肥市政协常委,致公党合肥市委员会专职副主委段丽琼建议,合肥要推动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支持有条件的新型研发机构发起或联合社会资本,共同设立天使投资等股权投资基金,支持投资有产业化前景的优质科研成果落地。
  另外,可以借鉴清华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巨灾科学中心建设经验,支持建设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的重大科研平台,为技术攻关提供“硬核支撑”。同时,要强化与大院大所深度合作,紧跟科技前沿,针对行业“痛点”实施关键技术靶向攻关,与骨干企业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联合研发中心,服务行业企业技术进步和迭代升级。
   合肥市政协委员胡翔:鼓励中小企业盘活存量土地
  合肥市政协委员胡翔认为,合肥要进一步营造关心中小企业发展的氛围,提升服务水平。
  首先,深化“放管服”改革,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率。“建立公平的市场环境,大中小企业一视同仁。”胡翔表示,要加强事前事中服务辅导和动态管理,避免事后以罚代管。针对环保、消防、卫生等问题,杜绝“一关了之、一罚了之”,做到因类施策,不搞“一刀切”。
  胡翔还建议,要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推进“工业上楼”和中小微企业园区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孵化器、科技园区和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载体。同时,鼓励中小企业通过盘活存量土地、改造利用闲置场地等方式,缓解用地难问题。支持中小企业将自持低效利用土地分割转让、租赁,或建设标准化厂房后进行分割转让、租赁,盘活中小企业存量资产,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合肥市政协委员胡优华:园林植物配置不盲目追求豪华
  合肥市政协委员胡优华建议,合肥要加快打造节约、绿色、低碳的城市公园,尽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注重资源的回收循环再利用。“比如,合理利用废弃物、雨水等资源,减少自来水消耗。”同时,园林植物配置应注重季相变化,不要盲目追求豪华效果。
  城市园林作为城市重要绿色空间,可以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具有碳中和的作用。胡优华认为,设计时应注重植物配置的多样性、生态性,营造高固碳性的植物稳定群落。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环保材料和低污染技术,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在养护过程中采用智慧灌溉、智能设备、生物防治等生态友好型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此外,胡优华建议,城市公园应优先选择适合合肥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低维护植物种类,用低维护地被植物和多年生宿根花卉取代需多层次修剪的色块,同时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植物习性选用低维护植物,既降低城市公园管养成本,又提高观赏价值。
  合肥市政协委员张友德:实施生态补水构建畅通水网
  合肥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碧水巢湖”委员工作室牵头人张友德表示,南淝河是合肥的母亲河,持续提升南淝河水质,对巢湖环境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张友德建议,对南淝河流域内1185个排口开展溯源排查,找准污染源和减排重点,制定整治方案,规范截流设施。“要科学布设初期雨水调蓄池,优化管网排水设施、雨水调蓄设施、污水处理设施联动调度,确保初期雨水应收尽收。”
  张友德还建议实施生态补水。依托淠史杭灌区、引江济淮、江水西引和巢湖等主要水源,利用已有的输水渠道、调蓄水库、泄水涵闸等灌排设施,结合南淝河及其支流上游水系连通工程,加快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小庙提水泵站建设,启动肥东撮镇灌区水源置换工程,构建畅通水网,用好巢湖湖水,置换灌区优水,为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及店埠河等干支流河道进行生态补水,促使水体流动,恢复自净能力,复苏河湖生态。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刘旸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