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每6个人中就有一位超过65周岁的老人。”安徽财经大学副教授陈若愚表示,“银发经济”一直被称为万亿产业,也是人口的老龄化催生了“银发经济”。
此次印发的《意见》对‘银发经济’有了新的定义,提出银发经济不仅只是为老龄群体服务,还包括年轻人、中年人为变老做准备的各种经济活动。陈若愚认为,我国对银发经济的范畴界定涵盖了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全领域,体现了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既有民生方面保障老年人拥有幸福晚年的一面,也有经济方面应对人口结构变化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一面。
不过,在“银发经济”发展过程中,陈若愚认为需要注意几个“区别”,包括“新银发人群”与“传统银发人群”的区别、“城-乡”银发人群之间的区别、政府和市场在“银发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区别等。
“未来一段时间,出生于1960~1975年间的人群进入退休阶段,成为‘新银发人群’,他们文化水平、收入水平、信息渠道以及对待新事物的态度都有明显不同。”在陈若愚看来,“新银发人群”有较高的购买欲望和消费动机,消费方式上大多能够接受线上消费等新方式。同时,“城-乡”银发人群生活习惯、文化水平、家庭结构、收入水平、消费能力、消费行为存在很大差异,催生出的银发经济在城乡之间的发展着重点也将有所不同。
此外,相较于日本、欧盟老龄化程度较高,并较早推进银发经济的国家和地区来说,我国银发经济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我们应当更加关注人民群众的生活必需,体现人民为本的发展思想,既要回应群众‘急难愁盼’的需求,又要培育潜力产业,推动形成国内强大市场,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