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12版
发布日期:
车把上的风光
□蚌埠 徐玉向
  儿时的自行车是乡下人家的大件。车把上的风光虽时隔多年,仍让我记忆犹新。
  父亲的车把上,除了那枚旧铃铛,还终日挂着一个老式的手提皮包。包里装着很多账本,还有计算器,记工本,蓝色的复印纸等,有时也会塞很多现金,那是工人要发工资的日子。他常常骑着自行车辗转在工地、银行和供料商之间,皮包就挂在车把上,像老僧入定般悄无声息。
  父亲车把上的这副行头,在当时是单位里有些职务的标配。他常说,车把上包越小的人职务越高,包大的,装东西多的,都是劳碌命。
  那时乡下骑自行的妇女不多。偶尔在路上或集市上遇到,她们的车把上多挂着一个篮子。篮子里面从吃的水果蔬菜零食,到肥皂雪花膏鞋子等,总是塞得满满当当,似乎篮口稍浅一点就抹了脸面。
  车把上最显风光的时候一定在腊月,尤其过了小年之后。每家从集市上回来,车把长度总是显得有些短。几条大头鲢子拖着尾巴,一根绳子从它们的腮里穿出,吊在车把上。各种果子年货,或捆扎停当,或包在盒子里,打成一串挂在车把上。左边的车把不够用,右边的也用上。小孩子就坐在车梁上,一手紧紧搭在车把中间的空隙里,另一手不时从口袋里掏出点新买的零食往嘴里塞。
  年前给丈人送礼的,车把上更是讲究起来。酒要带盒子的,烟要成条的,鱼肉更是卖相要好。车把上东西挂的物件价钱高低与数量多少,自然成为村口拉呱人的重要标准。
  而今,人们生活质量提高了,车把上的风光,也成为那个时代的特殊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