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A02版
发布日期:
方少杰 3个“稳定器”激活课间10分钟

  近期,学校“课间10分钟”问题受到不少家长的关注。那么应该如何保障好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呢?对此,安徽省人大代表、灵璧县教育体育局教研员方少杰表示,要真正激活课间10分钟,必须解决安全、教育质量、活动场地三个问题,同时做好相应保障工作。
  方少杰提出,建议学校从三个方面安装“稳定器”,让学生课间活动“动”得放心:首先打响“宣传铃”。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公告栏等渠道做安全提示,向学生讲清课间活动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做好环境安全保障。提升走廊护栏、栏道扶手、监控摄像等硬件设施的质量,把安全风险降到最低。另一方面,方少杰建议,要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打响“下课铃”。不得对学生在课间及其他非教学时间的正当交流、游戏、出教室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严格执行课间10分钟,鼓励学生课间走出教室。
  另外,还要规范常态化督导机制,打响“监督铃”。要在日常督导、教学视导等常规检查中关注落实课间活动问题,“一校一案”制定具体办法,督促学校错时错峰组织课间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科学有序地进行活动?方少杰提出,建议创新课间活动形式,挖掘民间活动资源,在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有序活动。同时要系好“大手牵小手”活动绳,可以是老师和孩子结对子一起游戏,也可以是高年级和一、二年级孩子结对子游戏,培养学生相互照顾的意识与能力。另一方面,学校主动尽责,家庭积极配合,社会有效支持,有力联结,共同守护孩子们的课间10分钟。